记忆中的沔阳城之四——东岳庙的变迁 (1)、旺盛的香火
记忆中的沔阳城之四——东岳庙的变迁(1)、旺盛的香火
文∕吴乃华
我见到的东岳庙,是在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
人们大概是历经了日本鬼子的残暴,王劲哉的杀戮,以及枪炮的惊恐,祈望得到太平,祈望能有一日两餐,所以1946年的春节,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并且,我们沔城的几处庙宇,都有人去烧香,只不过香火最旺盛的要数东岳庙,这真是一个奇异的现象。从腊月三十开始,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东岳庙的院内,旁边的广场上,玉带桥上,差不多每天都是吹吹打打,锣鼓喧天,人头攒动。
东岳庙的房屋建筑以及西边的广场合计大约占地的两万多平方米。1941年被焚烧后,以后经过许多寄心愿于神的人逐日修缮,到1943年又盖起大殿,逐渐有了往日的大致形象。
庙宇位于城外的漕河街,山门南面就是玉带河,且出门横过漕河街道的石板路,就是玉带桥。走过玉带桥就是二天门,穿过二天门再往南走一百多米,就是头天门,头天门在下关街的中段。这是南来的香客的必经之路。
踏进东岳庙的山门,就是门殿,穿过门殿就是一个较大的矩形天井,踏进天井就能看见巨大的东岳菩萨的銅铸神像。天井的东边,是十殿阎罗的阴曹地府。记得这个大约只有6、7平方米的小殿,是当时沔城街上的商会会长蔡祥记捐资修建的。阎罗殿里有阎王爷,以及他的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神像,还有处置善人与恶人死后灵魂的泥雕木塑。天井的北边,跨上一级石阶就是正殿,正殿高大宽敞,中间有四根直径约80厘米木柱支撑着高高的屋架,东岳大帝的銅像就供奉在一人多高的神坛上。神坛的两边,可通往大殿的后门,出后门就是韦陀殿,韦陀殿东是僧人善堂宿舍,北边是地藏王殿,出耳门就是皇经堂。皇经堂的南面,就是一个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
来庙里烧香的人,最近的大半来自附近的十里八乡,据说,最远的要数来自长江南岸的湖南。他们有的是身披红布,敲锣打鼓,有的是三步一揖,五步一跪,有的是手里捧着燃着的香,打着赤膊边走边拜,有的还有“十番”乐队伴奏。庙内庙外,你来我往,人流如潮。
这是近几十年来东岳庙香火最旺盛的一年,也可能是最后的一年。
2020.12.12.
附注:“十番”,是打击锣鼓等乐器的一种器乐演奏方法,涉及的打击乐器和管簧乐器多种,要按一定的曲谱演奏,很好听。不知现在是否已经失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