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要不是你们的帮忙,真不知道啥时候能拿到这笔钱,这下我们的生活有着落了。”农民工老陈感激地说道。
事情还要从5年前说起。
2020年9月,仙桃某村村民老陈等12名工人受同村工程承包人刘某雇佣,一起为武汉某小区建设工程提供水电装修劳务,工程完工后,老陈等人多次催讨,但刘某一直拖延支付劳务费。
无奈之下,老陈等人遂将刘某诉至仙桃法院。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潘倩雯了解到,老陈等人大部分不识字,对诉讼流程一无所知,而且部分工人也并未与刘某进行劳务费结算,手中没有欠款凭证。
“不能让农民工人流汗又流泪!”潘倩雯引导老陈等人到辖区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
司法所了解情况后,为老陈等人指派了一名法律援助律师,代理老陈等人处理诉讼事宜。
另一边,潘倩雯通过电话、短信、邮寄等多种方式寻找刘某未果。
“现住地址没有人,那我们去他登记的户籍地打听打听。”后在刘某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潘倩雯终于与刘某取得了联系。
调解伊始,老陈等人情绪激动地诉说着这些年的不容易,对刘某满腹怨气,刘某则窘迫地解释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境。对于欠付工资金额、提供劳务的时间等问题,双方也争执不下,调解一度陷入困境。
“老刘欠付你们的薪水是事实,但是维权也是要讲证据的。”
“刘某,你目前的困境我们也能理解,但老陈他们给你干了活是事实,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你说是不是?”
潘倩雯一方面凭借着丰富的调解经验安抚农民工的情绪,引导他们理性维权;另一方面与刘某交心谈心,了解到刘某并非恶意逃债,而是因承包工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工程款迟迟未发放,自身也陷入了债务困境。
见双方冷静下来后,潘倩雯指导法官助理郭思雨立即组织双方进行对账,并督促刘某一一出具欠款凭证。刘某也主动向老陈等人致歉,并表示其正在积极地筹措资金,希望老陈等人能给予一定宽限时间。
最终,潘倩雯在征求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分期履行方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刘某当场向陈某等人支付工资款1万元,余下欠款7万余元在三个月内按比例分期支付完毕。
“老陈,你们以后干活一定要记得保留好相关证据,遇到类似的情况才好依法依规维权。”调解结束后,潘倩雯向老陈等人提醒道。
“好的法官,我们知道了,以后会多加注意的。”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老陈等人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出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