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10326|回复: 19

[天下杂谈] 沔阳花鼓戏开山鼻祖汪春保大师故居寻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4: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庚子年,分洪堤上荒草凄凄,冷的发白的天空下,几枝枯黄的芦苇在冬日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防洪堤脚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各种金属管道闪着耀眼的光泽。而一百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这里还是一个叫做汪家庄屋的小湾子,隶属于昌湾村。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4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4: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江汉平原沔阳一带虽然从古至今丰饶富庶,但常遭水灾,谚云:"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在昌湾村,当地民谣有云:“南彭北昌、东赵西汪;有女要嫁昌湾,铁筷子都扒弯。”北边的昌氏人丁兴旺又富庶,有饭吃,有衣穿。据老人说:老祖宗明朝从江西迁到沔阳插帜为标,跑马佔荒。经几代先辈人的辛勤开垦,拓展良田数千顷,湖田(芦林湖)无数。沿兴口河两岸垒土筑台,河南岸有一百五十余户,河北岸有八十余户,多为三户头、四户头砖瓦房,鼎盛时有戏院两座,戏台7个。但西边的汪家因地处老襄河下溃首冲,溃堤时河水直泄冲毁良田房屋无数,水灾之年,无不拖家带口,沿街乞讨。
微信图片_20201210143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清道光三年(公历1823年),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农民起义不断,沔阳花鼓戏鼻祖汪春保大师就诞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少时大师外形俊美且聪慧过人,喜玩唱彩莲船,迎神赛会常为首理事,十三岁拜花鼓戏汪家门头第七代传人汪垲为师。沔阳花鼓戏的草台时期,官府屡禁屡查,戏班长年于乡间地头或庙宇客舍,甚至半夜三更于荒野之中唱戏。在那个时代,戏子是下九流之人,被常人看轻。汪家族长以不入族谱胁迫大师放弃学戏,大师矢志学艺,刻苦学习,侧重于钻研以正旦、二旦应行的单编、对子、三小戏之演唱技艺,昏旦以求,寒暑易节,夜雨疏灯,潜心研磨,终成正果,形成了声腔重于高腔、悲腔、圻水和小调,讲究字正腔圆,以通顺河流域的地方语言、语音为道白规范的花鼓戏演唱新风格。其行腔婉转流畅,花梢多变,表演稳重秀丽、细腻真切,化汉调青衣之典雅入乡土风韵。
1114.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据《沔阳花鼓戏汪氏门徒师承谱》记载:“汪源发,五名家小,(因)官府捉拿,无家可归,隐姓埋名(改)姓王名水发,入了江湖总是以‘传戏、推车花鼓、采莲船、唱小曲、打莲厢、瓦子板’营生,传于儿子汪洋子,子传陈明中,陈传夏克明,夏传汪九五,五传汪春堂,堂传汪垲,垲传汪春保。
汪家门派是沔阳花鼓戏的最早流派,其一世祖为汪源发。在相关记载中,汪源发被描述为一个很有来历的人。“明朝成化王末年,弘治御极杀洪喜娘”,“我们唱戏的(要)满门杀死,以后未有杀死的玩戏的人,入了江湖客”。据此,汪源发大抵是宫里的乐工,“(因)捉拿玩(戏)的人,无家可归,隐姓埋名,(改)姓王名水发,虽入了江湖,总是传戏,推车花鼓、采莲船、唱小曲子、打连厢、瓦子板。传与儿子汪羊子,又传陈明中,又传夏克明,又传汪九五,又传汪春堂,又传汪恺,又传汪春保,接起一代代根源,未有断线。”汪源发不仅开创了花鼓戏汪家门派,因其有宫中乐工的正规音乐技能,“会工尺谱”,使沔阳花鼓戏的音乐一部分来自于宫乐,同时又汲取沔阳民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说唱小调,最汇集成全新的曲种。
1113.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大师早年漂泊江湖,除向汪垲师傅学习花鼓戏外,又参师汉调名伶王师傅,主旦角。汪垲师傅谢世,他继为掌班,立志于花鼓戏的发展,曾向汉调艺人学艺,引进汉调剧目,并与地方文人郑东华、史旺合作,创单篇牌子戏《江汉图》、《死思夫》、《仙桃十二景》。演唱讲究咬字清楚,行腔强调婉转流畅,表演要求细腻大派,遂声振江汉。大师的演出深受老百姓喜爱,甚至笑称“听了‘哟喂哟’,害病不吃药”。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3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经长年努力,汪氏门头花鼓戏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受到同行推崇,趋门求教者日众。大师中年后归隐乡野,在仙桃镇昌家湾设帐授徒,致力于培养后辈,大师在昌家湾传徒近百,遍及江汉。经其精心教授的胡正兴、李寿山、汪香庭、严幺等成为汪氏门徒中四大台柱,活跃于沔阳、天门、监利、汉川、京山一带称雄一时。后期形成的沔阳花鼓戏“四大门头”乃沔阳花鼓之祖,“汪家门头”乃“四大门头”之首源。
大师定下的“一不奤 [tǎi],二不黄,要过天门到沔阳”,也就是说花鼓戏必须以沔阳语音为标准一直传承至今。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3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史家门头”以史旺(1832-1916)为代表人物。史旺系沔阳州南乡金船湾(今洪湖汊河)人。秀才出身,因乡试不第,仕途心灰,结识汪春保戏班后,尊汪为师,习学花鼓。始习旦,后改生,也能写戏编词,以高腔、圻水剧目为长。
“黄家门头”以黄二生(1853-1913)为代表的"黄家门头“(沔阳回龙湾赵赶河人)。黄从小爱看"三棒鼓"、''地花鼓",暗记唱词,避于田野练唱.其父见状,将子送汪春保戏班学戏,工旦,十六岁登台,后离师独辟途径,自成一派,偏重四平腔与小调。
“贺家门头”以贺霞龄(?---1928)为代表的"贺家门头"(监利县三官殿贺家湾人)。贺由于幼小喜爱花鼓戍癖,被族中长者斥逐出走,参师沔阳艺人史旺,由旦改工生角,鉴于花鼓艺术丑行缺乏,改工丑角,勤学苦练,为观众所喜爱,称其为"贺派"。他的门派皆工丑,侧重于丑四平、圻水腔和专用小调。
224124vow2y2nu7eeszm8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宣统元年(1909),沔阳花鼓戏第一次打进武汉三镇亮相亮牌,花鼓艺人卢金玉,周高等组班,进入武昌徐家棚,汉口火车站,汉阳鹦鹉的露天(剧)场和茶楼酒肆,演出了站花墙,柳林写状,三官堂等节目,为期两月而不掉座,以精彩的唱腔和表演轰动了江城。
清宣统二年(1910),大师仙逝于沔阳昌湾村,享年八十有七。
庚子年冬,寻迹于故址,物是人非。寻周边村中老人数名,皆不知大师之名或事迹。经济快速发展,村庄已逐渐拆除,昔日的客来送往的小河码头、堰塘、道路已辩不出模样。大师坟茔早已不在,精神已化作故乡的那片苦楝树,不择土地,扎根乡土,顽强向上,终枝繁叶茂。
     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沔阳,兴盛于沔阳(仙桃与洪湖)、潜江、天门、监利、汉川、京山等县市,并逐渐推进临近的钟祥、荆门、江陵、应城、云梦、汉阳及湖南的岳阳、华容、南县、澧县、常德和鄂东南的崇阳、通城、赤壁等县市,喜爱者过千万众。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2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6: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大师泉下有知,应感到欣慰,幸哉!沔阳花鼓戏虽名称多变,但一直在江汉平原兴盛不衰,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的昌湾村已有一半被分洪堤所占,如今开发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有识之士应在开发建设同时,保留历史传统与文化,沔阳花鼓戏开山鼻祖汪春保大师纪念馆建设势在必行。纪念馆建成能让后辈缅怀先贤历经磨难,改革创新,开创沔阳花鼓戏之流派。让世人更知沔阳花鼓戏,源于沔阳,盛于江汉的历史过往。更利于我们仙桃招商引资,观光旅游和历史传承。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3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0 18:00:06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沔阳花鼓戏
front2_0_Fs5S4O-gTXYjMmtaNZf_etcdB7lh.1607594405.jpg
front2_0_FrW20ZiIRKaYeuFUmEPZTNrbgDPL.1607594405.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0 1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21:49:14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多指正。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21:51:05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憤怒的野火 发表于 2020-12-10 19:30
所谓的荆州花鼓戏,其实就是荆州地区拿沔阳花鼓戏换了名字。
当时沔阳隶属荆州地区,也说的过去。但是现在 ...

是的,沔阳花鼓戏根在沔阳,而且荆州城区人是不听花鼓戏的。儿时每逢花鼓戏开锣,十里八乡老百姓聚于一地,非常热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3: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历经风雨,汪氏传人,将一部江汉平原人人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几百年传承并发扬,值得后人敬仰,应立碑写传代代相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14: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仙桃老张999 发表于 2020-12-11 13:57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历经风雨,汪氏传人,将一部江汉平原人人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几百年传承并发扬,值得后人 ...

   缅怀先贤创业之不易,昏旦以求,寒暑易节,夜雨疏灯,潜心研磨,开创沔阳花鼓戏新曲一派。大师中年后不辞辛劳,传业授道,培养艺曲新秀,遍及江汉。
   值得后人学习并纪念之。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3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5:03:40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千古兴亡多少事,化作尘与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15: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悠远宁静 发表于 2020-12-11 15:03
千古兴亡多少事,化作尘与土!

是呀!问了周边村庄的几名古稀老人,都说不知道汪春保大师的名和事迹。
也可能与分洪道的建设有很大关系,1956年分洪道开挖,原昌湾古村一半被埋在分洪堤内。
昌湾村也迁到仙西公路两侧。
再加上大师仙逝于1910年,距近110年,沧海桑田,只有花鼓余韵还在沔阳故地抑扬顿挫的传唱。
微信图片_202012101423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1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沔阳通顺河两岸,传播于江汉天潜川,风行于湖北于湖南等县市,观众逾千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3 2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应该好好的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隔壁就在公园里面有花鼓戏的塑像,反而我们这块发源地显得烟熄火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5 22:48:01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可以学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