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商场一工作人员阳性,在工作过程中不戴口罩,造成传播风险。该大型商场疫情感染者超过50例。
在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密闭空间等环境时,一定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再来看一下正反面对比的案例。
此前重庆市一起疫情中,有两例感染者是某快餐店员工,由于其在工作期间、出行过程中始终规范佩戴口罩,按时更换口罩,在密接、次密接中都未发现感染者,未造成疫情扩散。
而在另一起疫情中,某公司员工在写字楼的咖啡厅与多人接触交谈,过程中大量时间不戴口罩,导致多人被感染和相关区域被设定为风险区。
上面两起案例一对比,认真戴口罩的经验是不是值得好好汲取?
千万记得戴好口罩哦!
再来看一个关于密闭空间的案例。
重庆市今年曾发现一名感染者活动轨迹较广,多次乘坐公交车,还在一个棋牌室呆了不短时间。流调人员非常担心这些社会面活动会造成大的疫情传播,所以迅速行动,边流调排查、边管控检测,很快找到了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
几天后,在这些接触者中陆续发现几名阳性,不过均为棋牌室活动人员,而同乘公交车的人员中就没有发现阳性。
为啥?因为在公交车上,这名感染者戴了口罩!
棋牌室和公交车虽然都是密闭空间,但在棋牌室内相关人员均未佩戴口罩,而在公交车内相关人员均规范佩戴了口罩。
8月,重庆市一名感染者在未佩戴口罩情况下到一个公园活动,同在该公园活动的人员大多也未佩戴口罩。虽然这是一个户外开放场所,可仍然导致后续出现超过30名感染者。虽然在室外,但人员密集,不戴口罩,也极有可能面临风险!
外省某生活超市门口,确诊病例A路过时,向旁边的垃圾桶吐了口痰。一分钟后,病例B和两名好友来到该超市买菜,并在距离垃圾桶一米左右的位置,徘徊了大概一分钟。身着白衣的病例B虽然戴了口罩,但整个鼻子都裸露在外。病例A确诊两天后,病例B也确认感染。疾控中心流调发现,两人属于同一传播链。流调员指出,病例A吐痰的行为形成了气溶胶传播风险。“病例B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有案例显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甚至还有病例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而此前重庆也有一名感染者,曾多次往返重庆火车北站、火车西站等人员密集的交通站点,还在火车站餐馆就餐。虽然整个过程,他的接触者和去过的公共场所很多,但最后都没有人被感染。原因很简单:这名感染者一直佩戴口罩,包括在公共场所步行或停留期间。特别是在火车北站,他还与人面对面交流半小时,对方没戴口罩,但该感染者始终戴好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