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宫很老,以至于现在官方的正式称谓都是“仙桃市总工会老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的历史,可不是网上所说的三十几年,他的成立时间几乎和共和国同龄,最开始他的名字是沔阳县工人俱乐部,仙桃市成立时同步改名为仙桃市工人文化宫,那时,正是俱乐部(文化宫)最辉煌耀眼的鼎盛时刻。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物资多么缺乏,任何时代也阻挡不了芸芸众生对美好精神层面生活的追求。正如在“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时代,广袤的复州大地同样也诞生传承了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沔阳皮影戏等流传至今的文艺瑰宝。
所以即便是在那个买粮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的年代,文化宫的各类文体活动都开展的如火如荼,风雨七十余载的工人文化宫,给不同时代的仙桃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欢乐记忆,最开始“俱乐”的叫法实至名归。
像电影《泰坦尼克号》匹配剪辑的方式一样,我们从这些即将消失的瓦砾堆里,跳转到那段尘封的记忆……
▲拆除前的文化宫后门
无论是“工人俱乐部”还是“工人文化宫”,文化宫都和“工人”这个称谓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十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咱们工人有力量”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尽管那时物资条件并不像今天一样富足,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干劲十足,工人俱乐部也就成为人们劳动业余时间最好的去处了。
七八十年代的一切都还是没有经过商业化侵蚀的样子,人们到俱乐部娱乐放松,要么是单位统一组织,要么出示《工会会员证》,基本上是免费或象征性收费,并不会给到此娱乐的人们增加多少经济负担。
那时候的工人俱乐部,虽然只有几栋平房和一幢小楼,但已经是灯光球场、乒乓球室、象棋室、放映厅、阅览室、茶室、书画展览厅、表演舞台等设施一应俱全。
▲改建文化宫的效果图,能回到从前吗?
灯光球场是一座可容纳1万多人的标准篮球场,常年免费开放,下了班,带上一个篮球,约上三五球友就可以“噶事”了。各单位、各系统组织的篮球赛年年在这里激烈鏖战,观球的人们经常坐满整个球场,更厉害的是省队甚至中国国家篮球队都在这里打过比赛,令普通的仙桃市民大饱眼福。
在文化宫的西南角,是文化宫的茶室,人们可以花上两角钱,点上一壶香茗,就可以安静的坐在台下听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了。《杨家将》、《七侠五义》是听书人百听不厌的段子。喝茶听书是哪个时代陶冶身心的奢侈享受。
今天正在拆除的部分和今天经过文化宫的大新路一段,那时候是一个巨大的花园,花园里古树成荫、假山亭阁、盆景绿植,看园子的是一个姓欧的白胡子老爷爷,只要你去打个招呼,就可以到处处美景的花园游览一番……
只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或静或动,你都会在这个年代的文化宫找到你所感兴趣的。
今天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八九十岁,而且精神矍铄的老人健在,是不是和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有关,和工人文化宫有关。
可惜关于以上文化宫的记忆,只属于那些已经退休老人们的了。
走过那段朴实率真的燃情岁月,文化宫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面对逐渐打开的开放之门,文化宫自是不甘寂寞,赶时髦、追求港台风成为那个时代文化宫开展活动的主旋律。
最先引进的是以放映香港武打片为主导的录像厅,那时候的年轻人,也许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吧,文化宫在刚竣工的文艺综合大楼播放港台录像,一天到晚都是场场爆满,录像厅内“噼噼啪啪”的打斗声不时传出来,门前不管是进场还是散场,随处可见一张张年轻而兴奋的脸……
接着开发的重头戏是溜冰场,一时间滑旱冰成为当时年轻人最热门的娱乐项目,青春无处宣泄的精力和爆棚的荷尔蒙在溜冰场尽情的释放,带着女朋友去溜冰成为谈情说爱最好的借口,灯光下,“年轻的朋友们”一圈一圈的挥洒着汗水。
昔日宛如人间仙境,无数孩子们的快乐基地的俱乐部花园,也在这个时期消失殆尽了,原址上盖起了一栋栋的楼房,以作为文化宫众多娱乐休闲项目的场地。
▲这栋楼里,曾经各种娱乐项目一应俱全
踏着流行的节拍,台球室、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牌机、卡拉OK,一个个好玩的项目在文化宫这片区域内纷纷粉墨登场,文化宫变了,由长辈眼中“健康”娱乐的地方变成了“不三不四”之所在。甚至判断周围半大小子是否“学坏了”的一个重要定义就是“他居然到文化宫去玩了”。
当年跑到文化宫游戏厅、台球室抓孩子回来的暴怒父亲,如今还打得动现在有礼有节、事业有成,而又孝心可嘉的孩子吗?
然而,谁没经历过青春的躁动与叛逆呢,这个时期的文化宫,尽管是混乱与无序的,但的确是一颗颗年轻无畏灵魂的向往之地。
大名鼎鼎的灯光球场也拆了,他的地盘让给了更有经济效益的“教育产业”,在灯光球场的原址上拔地而起的是仙桃市职工幼儿园(后改制成金贝幼稚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广播里儿歌的嘈杂,以及接送孩子的车来车往,给本已经很热闹的文化宫锦上添花。
终日的喧嚣,来来往往的身影,这时的工人文化宫,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仙桃最热闹的地方”。
记不清哪一天开始,文化宫又“华丽转身”了。
录像厅、溜冰场辉煌过后暗淡下去了,那些人满为患的游乐场地,设施也慢慢变得陈旧了。
但身处“黄金宝地”的文化宫并不会就此沉沦,于是几十家KTV在文化宫院子了拔地而起,偌大的文化宫院子除了KTV外,其余的地盘全部被水吧、夜宵摊位所占据,文化宫一时间变身成为仙桃夜生活的繁盛之地了。
尽管是转型,但文化宫院内经营的吃喝玩乐项目并没有令人失望。
院子里的美食其实就那么几家,但时至今日,当年的串串香火锅、瓦罐鸡汤、炭烤肉串还是过往食客的心心恋恋。
至于那一家挨着一家的KTV,更是红火的不要不要的,歌厅里或悠扬或嘲哳的歌声飘过半个仙桃,一唱就是大半夜。
▲还找得到当年KTV火热的影子吗?
此时的文化宫,还是称得上灯红酒绿、夜夜笙歌,把仙桃市井味十足的夜生活演绎的淋漓尽致……
终于有一天,辉煌了大半个世纪的工人文化宫还是老去了。
仙桃城区重心的南移,使得文化宫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存在了,历经数十年风雨的建筑设施,已然显得破旧不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再青睐这里,他们有更新鲜更向往的娱乐之地。
当年在工人俱乐部运动娱乐的年轻人,几十年后都垂垂老矣,他们没有忘记这曾经的乐园。
于是又回到这里,在文化宫的水池边,花坛旁,这群老年人自己搬来了椅子凳子、搬出喇叭音响,或唱戏听戏,或打牌下棋、或聊一聊怎么也说不完的旧日时光的故事。
在文化宫内院内,这片面积不大,略显破败的小树林里,出现了一副温馨的夕阳红画面。
文化宫洗去了往日的喧嚣,仿佛又回到从前安详从容的原生态时代,只是,这次,他真的老了。就像这里老人们演绎的沔阳花鼓戏,唱腔还是悠扬,却总是令人那么惆怅……
前几年,听闻文化宫因消防安全问题而停止了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心中的感觉却不是失落,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是的,他太累了,几十年里,他像一个壮汉一样,终日劳累,过渡消耗,带给了无数仙桃市民数不清的欢乐,却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他,也应该歇一歇了。
几年后的今天,仙桃市文化宫改扩建项目启动了,看看规划方案,仿佛是要回到他几十年前最开始的样子!
文化宫,兜兜转转,还能回到从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