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6232|回复: 3

[关注仙桃] 继“仙桃香米”之后“仙桃黄鳝”如何实现全国知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7 15: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全国黄鳝看湖北,湖北黄鳝看仙桃。

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的仙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近30年走稳一条路,深耕一方塘,精养一条鱼,全力打造富民增收第一产业。

2022年,全市黄鳝产量7.21万吨,占全省比重46.7%,占全国比重20.2%;综合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0.5%;黄鳝养殖亩均年纯收入2万元。

全国黄鳝价格指数发布在仙桃、全国技术最优的黄鳝苗种繁育基地在仙桃、全国最大的黄鳝原产地贸易市场在仙桃、全国最前沿的黄鳝加工企业在仙桃……仙桃黄鳝产业拥有细分行业领军龙头7个,已集聚100多家各类经营主体,带动从业人员20多万人。

善作善成,鳝行天下。一个集“苗种繁育+网箱养鳝景观+稻虾鳝农事体验+精深加工+鳝鱼饮食文化+营销推介”的百亿级黄鳝产业链正在加速升级。

首创网箱养鳝

从“创模式”到“创标准”

落叶层叠,秋意正浓。

鱼米之乡仙桃,恰是一幅天然的油画,稻香果硕,秋收秋种“丰”景正好。

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网箱成阵,水波淼淼,蔚为壮观。

10月21日下午2时许,在张沟镇先锋村,鳝农程建国划着小船,穿行在400口网箱之间,给鳝鱼投喂“营养餐”。

“白鲢120公斤,饲料60公斤……”投食完毕,程建国掏出手机,将当日饲料投喂记录上传至仙桃市黄鳝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扫一扫二维码,远端的消费者便可“看到”黄鳝从原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

“现在都讲科学养殖、绿色养殖,我们养的鳝鱼,在水中长大,在大数据中‘畅游’。”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传宝说,和黄鳝在水中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此前还从未想过要和大数据扯上关系。

仙桃黄鳝起步于张沟镇,发端于先锋村。

1998年,先锋村还是全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负债高达28万元。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江启,得知洪湖市有人养鳝赚了钱,带人去考察。一看,当地大部分村民在养鳝,有的长达6年。他激动不已:“人家能坚持这么多年,说明养鳝有搞头!”

“取经”归来,陈江启率先吃“螃蟹”,在自家稻田挖了5口鳝鱼池。村里随即发布激励措施,鼓励村干部、党员带着群众,在稻田里挖土埋网干了起来。

第一年,全村发展500口网箱。年底一盘存,有的保了个本,有的亏了钱,极少数赚了钱。

第二年,党员陈江云别出心裁地将网箱铺满水草后,插在鱼塘里。

“起初我还批评他偷懒不肯挖田埋网。”陈江启回忆说,到了2000年元旦,同样是3口网箱,投75公斤苗子,陈江云的鱼塘网箱收了160公斤黄鳝,卖了7000多元。而其他稻田埋网养殖的仅收了100公斤。

村民们意识到,养殖不能仅靠经验,需要科学,需要创新。

随后,村里将秦口村“土专家”王泽龙请来,担任先锋村养鳝技术顾问。又选派村小老师彭长彬到华中农学院水产系进修3个月,学习养鳝技术。还定期举办技术讲座,指导村民吊网养鳝。

1998年500口,1999年1520口,2000年4700口……到2022年,网箱养鳝规模达到近10万口,24年增加了足足180倍。

“每口网箱纯收入800元至1500元,亩均纯收入过万元。”陈江启说,一时间“家家养鳝、户户赚钱”在先锋村蔚然成风。先锋村也一跃成为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他本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

从一村到一镇再到全城,近30年来,仙桃的养鳝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养鳝面积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已有黄鳝网箱专业养殖合作社68家,养殖水面超过10万亩、网箱210多万口。

黄鳝养殖效益可观,带富一方百姓,但产业发展也遇到了卡口——野生鳝鱼价格高涨、苗种难求,高密度养殖带来水体破坏……

一时的风光,如何演进为永续的赛道?

敢闯敢干的仙桃鳝农,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依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启由经验养殖向科学养殖、由粗放养殖向精细养殖、由专养向套养升级之路。

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定力,更需要接力。

2021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黄鳝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谋划黄鳝产业示范带、张沟黄鳝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西流河稻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带一镇一园”黄鳝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清澈的鱼塘里,一口口网箱成“井”字型排列。与传统养鳝网箱不同,这里的每口网箱底部都安装了一个蓝色的浮筒,类似一张张浮动的床,让网箱漂浮在水面上。

这是江苏弘玖水产集团打造的第一代浮床式生态黄鳝养殖基地。

“水位过高时,抬高网箱高度,防止黄鳝淹死、逃走;高温安装遮阳网,降低网箱和水体温度。”公司副总张勇说,公司将沿海地区的浮床养殖技术与仙桃本土网箱养鳝技术有机结合,为黄鳝打造一张可移动、可升降的浮床,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仅使用培藻、培菌方式改善水质。去年公司每口网箱单产比传统网箱增加了20%。

“水产养殖的最终走向是集约化、工厂化。”张勇说,公司第二代、第三代浮床养殖技术即将启用,采取站立式浮床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黄鳝喂食效率。后期,还将在网箱上配备工业化自动投饵系统,让养鳝更轻松高效。

稻穗饱满、遍地金黄,剅河镇千桥村的祥宇合作社稻虾鳝生态养殖基地,2万亩晚稻即将迎来收割季。

一水三用、一田三获。传统稻田,因为新成员黄鳝和小龙虾的加入,“钱”景更好。

“黄鳝20公斤、小龙虾125公斤、水稻600公斤,预计亩均收入近万元不是问题。”合作社理事长陈树兴致勃勃向记者估算今年的收成。

“鳝鱼吃小虾,虾吃浮游生物,鳝虾粪便又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料,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陈树说,稻田中的黄鳝从第3年开始就可自繁自养,成本更低,能比传统的稻虾模式亩均再增收1000元以上。

在农业农村部黄鳝专项首席专家杨代勤教授指导下,祥宇去年开始推广稻虾鳝绿色生态养殖模式,预计到2025年,稻虾鳝综合种养面积可发展到20万亩。

好水养好鱼。仙桃大力推进“四水”共治,积极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900万元,推进3721亩黄鳝池塘集中连片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建设。

在张沟镇黄鳝养殖核心区,从东荆河引进的优质水源,有效改善1万多亩黄鳝养殖水质。尾水综合治理的推进,更是重现了“水清河畅”的美丽图景。

产业优化,标准先行。聚焦黄鳝专养、混养技术规范,仙桃与长江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中心、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起草《黄鳝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活体黄鳝分级标准》等规范标准。

今年10月,由仙桃参与编写的《黄鳝池塘网箱养殖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成功通过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意味着,网箱养鳝,从“仙桃首创”变为了全省“地方标准”。

深入推进黄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养殖、加工、生产等全产业链,更多具备仙桃元素的黄鳝标准将发布。

探索人工育苗

从“全国买”到“供全国”

提起网箱,拨开水草,条条体态壮硕的黄鳝欢快游动。

10月22日一早,张沟镇的鱼塘边,一场特殊“考试”正在进行。

4个月前,养殖户林芝草“赌了一把”,一改10多年投野生苗种的惯例,换成了全人工繁育的鳝苗。“都说人工繁育的苗好,养一养才知道。”眼下正是黄鳝上市期,林芝草迫不及待要“验证”一番。

“不多不少,33公斤。”黄鳝出水过秤,看着跃动的数字,林芝草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成活率高,产量也不错,以后全部喂人工苗”。

今年,全市4个市场经营主体繁育黄鳝幼苗 3亿尾,“仙桃育”黄鳝苗游向养殖户池塘,一举突破了黄鳝养殖长期依赖野生苗种的瓶颈。

林芝草增收的快乐,源于仙桃长达10多年的探索、钻研。

黄鳝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使其人工繁育非常困难。这意味着,农户只能年复一年地依靠捕捞野生苗,或从河南、湖南、安徽等地采买野生鳝苗。

产量少、需求大,导致野生苗种出现“卖方市场”的畸形状态。

张沟镇党委副书记卢华伟介绍,每到6月集中投苗期,不少商贩就会坐地起价,甚至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即便这样,养殖户还得排队“抢”。

“一口网箱的养殖成本大概在1700元上下,而鳝苗就得花去1100元,如果质量不好死亡率高,可能倒贴本。”林芝草说,黄鳝养殖赚不赚钱,苗种是关键。

201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忠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并于2年后在实验室完成了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技术研究。

可是,从实验室走向池塘,并非易事。李忠找了5个养殖基地验证技术,屡屡遭遇失败。

作为全国网箱养鳝第一镇的张沟,获知人工繁育技术被突破后,镇政府三次拜访李忠,并现场表态:没有市场主体,政府帮忙找!繁育车间,政府帮忙建!实验结果不管如何,经费政府兜底!

镇政府牵线搭桥,李忠团队来到张沟,与黄鳝养殖大户陈振华合作,成立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

2017年底,投资60万元的规模化繁育车间建起。2018年5月,第一批幼苗育出。

“亲本母本都是本地土生土长,后代应该不会水土不服。”在与鳝农天天打交道中,李忠对技术进行优化、完善,选择江汉平原特有品种“大黄斑”作为培育母体,这样孵化出来的鳝苗“生在仙桃,长在仙桃”,更能适应本地的水质、气候等,成活率更高。

2018年底,第一批50万尾人工繁育的鳝苗,经历了越冬、抗病等关口。繁育、投苗、养殖、起网……围绕黄鳝的“一生”,合作社全周期试验。

201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仙桃验收通过 “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项目。这标志着我国18种大宗淡水繁育鱼类的人工繁殖工作全部完成。

人工繁育的幼苗适不适应天然环境,能不能规模化养殖,它们的后代是否可以再次繁育?专家组验收后,仙桃开始向部分养殖户推广人工鳝苗。一个周期下来,成本比野生苗种低,成鱼也比往年收成多。

“明年5亿尾,3年内达到10亿尾。”在西流河镇洪渊泽水产养殖基地,合作社理事长童国兵看着新建的育苗工厂,信心满满。

头顶“大国农匠”头衔的他,在破解黄鳝人工繁育难题上,走过太多弯路。

温棚寄养、仿生态有土繁育……养鳝20多年,他花在黄鳝苗种繁育上的时间多达10年,“产量少,存活率低,过去养殖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今年年初,洪渊泽“牵手”李忠团队,开启工厂化繁育新阶段。6月, 2亿尾全人工黄鳝苗种“游”向全国,实现了鳝苗从“到处买”到“卖全国”的历史性跨越。

聚焦苗种繁育提质扩能,今年9月,省农发集团联合洪渊泽组建了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投资1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规模化黄鳝育苗中心。同时借智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成立黄鳝育种研究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阳光下,1万平方米黄鳝智能化繁育工厂、2.6万平方米恒温培苗车间正拔地而起,一个集黄鳝研究、种苗交易、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工厂化规模化育苗中心呼之欲出。

依托强大的科研和资金实力,仙桃重点培育“1+4+N”繁育梯队,将加速建设湖北黄鳝产业集团年产能5亿尾繁育基地,忠善、宏鑫、先锋等4个年产能1亿尾繁育基地,建成全国黄鳝苗种交易中心,为湖北乃至全国黄鳝规模化养殖奠定坚实基础。

家门口交易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开秤咯!”金秋十月,张沟镇先锋黄鳝交易市场,伴随着一声洪亮悠长的铜锣声,一条条刚刚捕捞的鲜活黄鳝进入交易环节。

这个“藏”在村里头的交易市场,自2000年建成以来,已走过23个年头,年交易额跃升至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鳝原产地交易市场。

市场虽小,但交易额、发售量,直接影响华东乃至全国市场黄鳝价格,成为全国黄鳝价格“风向标”。高峰期每天有超过20万公斤黄鳝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一个村的交易市场何以成为全国业内定价的参考基准?“质优”是最大的底气。

“喹诺酮类检测,结果判定:合格。”10月25日,张沟镇先锋村黄鳝交易市场药残检测室,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开展药残快检,是黄鳝进入先锋交易市场的第一项“规定动作”,也是黄鳝“游”向下一个市场的通行证。

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和仙桃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发布“中价·仙桃黄鳝价格指数(EPI)”。

如何确保黄鳝品质,打响仙桃黄鳝品牌?仙桃下定决心,推动黄鳝产业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加速转变,吃“品质饭”、“品牌饭”。

从源头管起,依托仙桃市黄鳝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行检测报告+承诺达标合格证“双证上市”,实现黄鳝全过程质量可追溯。

目前,黄鳝产业大数据平台已录入养殖专业合作社25家、养殖户739户、鱼药饲料经销商111家及黄鳝经纪人44人。

临近正午,鳝鱼经纪人印元兵仍忙得脚不沾地。一筐筐个大体硕的“大黄斑”即将被发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一斤能卖到80元,一天少说也能卖300公斤。”去年,印元兵与湖北允泰坊食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他手中的“大黄斑”也借网“出圈”。

“特大条土黄鳝,大斤货,现在拍,今天就可以发货!”允泰坊的抖音直播间里,女主播白婉尼正在与网友热情互动。

另一边,分拣好的黄鳝用泡沫箱封装,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地。仅今年4至8月,白婉尼就直播卖出了300余万元黄鳝产品。

“一条鱼”游遍整个仙桃,30公里的黄鳝产业示范带,一批细分行业领军龙头企业纷纷崛起。

位于郭河镇的强农水产合作社转运平台上,10多辆30吨以上的大型货车正等待装运。隆隆车声里,工人们往来穿梭,将一箱箱黄鳝搬上货车。

1000公里范围内12小时送达,1500公里范围内18小时送达,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这个全国最大的黄鳝物流中心,凭借强大的物流优势,让一条条活鲜黄鳝,24小时内就能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市民餐桌上。

“黄鳝日销售量现已达到200吨,高峰期可达到500吨。每天进出车辆80多台,高峰期可达到100台。年交易黄鳝已超过1.5万吨。”强农总经理刘大红介绍。

江汉农产品大市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攻方向,吸纳70户水产商户常驻打货,还招揽了100多名水产经纪人,活跃在仙桃及周边县市联系千家万户养殖户。

借助供销系统渠道优势,江汉农产品大市场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农批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确保运得出去、应卖尽卖。去年销售黄鳝1.4万吨,交易额近8亿元。

眼下,江汉农产品大市场正在打造一个遍及全国的水产智慧物流网,助推更多的黄鳝“游”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今年9月,省委农办出台了支持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鳝七条”),首次提出将“仙桃黄鳝”作为全省唯一的黄鳝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叫响仙桃黄鳝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超充满信心,“这将会更好地推动仙桃黄鳝从卖资源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

发力舌尖经济

从“一道菜”到“跨出圈”

“油条和面窝,在仙桃搭配糊汤粉、牛肉面还是鳝鱼粉?”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来仙桃,发的一条朋友圈。

认识一座城市,从味蕾开始。

来到“中国黄鳝之都”仙桃,黄鳝是必须打卡的美食早餐,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鳝鱼粉,配上特产炒米,让人直呼过瘾。

到了中午,粉蒸鳝鱼、红烧黄鳝、爆炒鳝丝、蛋丝鳝鱼汤……一道道由黄鳝做成的精美菜肴唤醒味蕾,让人大快朵颐。

“在仙桃,黄鳝有100多种吃法。”中国资深烹饪大师、沔阳三蒸第四代传人、功勋楚菜大师李和鸣说,无论是寻常百姓人家还是烹饪大厨都会做黄鳝,每个仙桃人都是吃鳝达人。

多年来,他以本地黄鳝为食材,深入创新和研究,研读书籍、请教专家、钻研制作方法,研发出砂锅鳝丝、土鸡蛋皮煮鳝丝、芝麻鳝排、五彩鳝丝、菊花鳝鱼等一系列的黄鳝新菜肴,受到食客们欢迎。

太极鳝鱼、软兜鳝鱼、皮条鳝鱼、芙蓉鳝排……在全国网箱养鳝发源地张沟镇先锋村,有一座鳝食馆,多位中国烹饪大师合作开发展示了各式各样黄鳝菜肴,总数过百,称为“百鳝宴”。

“顾客来到店里,就是冲着吃鳝鱼来的,几乎每桌客人会点两至三道鳝鱼。”先锋村黄鳝交易大市场对面的“全鳝宴”餐厅,能提供30多道以黄鳝为原料的菜肴。

近年来,仙桃各个餐馆争相研发黄鳝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专程尝鲜,积攒起“吃美味黄鳝到仙桃”的好口碑。

以首届湖北(仙桃)黄鳝节暨2023全国黄鳝美食邀请赛为契机,仙桃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推行黄鳝菜品研发奖励机制,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会长伍峰期待早日让“仙桃味道”香飘全国。

“没想到黄鳝可以做出这么多菜,让我们信心大增。”养殖户彭丽平欣喜不已地说,黄鳝菜品多、味道好,能吸引更多的食客,销量也会水涨船高。

发力“舌尖”经济,品尝仙桃黄鳝还有着更丰富的打开方式。

在仙桃,黄鳝不仅仅进入餐厅做成美食,还被加工成即食零食、预制菜等,给黄鳝产业开创了更广阔未来。

杨克勤,允泰坊老板。这位土生土长的仙桃企业家,是推进黄鳝深加工的关键人物之一。

“鳝鱼好吃,但鳝鱼体表遍布黏液且不易捕捞,处理起来很麻烦。因此,加工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杨克勤找准了切口,研发出几种多功能鳝鱼清洗宰杀全自动机器,为规模化加工奠定基础。

随后,杨克勤在张沟镇建起黄鳝加工厂,通过液氮锁鲜技术留住了黄鳝原有鲜度和口感,一经上市,反响很好,填补了市场空缺。

“在全国首创黄鳝冷鲜产品、即食美味,让仙桃黄鳝游得更远。”杨克勤开启黄鳝深加工的新路子,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将黄鳝从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延长黄鳝加工产业链条。

小小黄鳝,浑身是宝。杨克勤谋划着——把黄鳝肉做成各种美味,黄鳝骨研制成保健品,黄鳝黏液可加工成高档美容护肤品……

一个黄鳝深加工车间落成,经过反复实验调味,允泰坊冷鲜调理类鳝鱼丝、鳝鱼桥、火锅鳝鱼片等品类“定型打版”。

研发团队趁热打铁,进一步研制出鳝鱼煲仔饭、粉蒸鳝鱼、鳝鱼粉丝、藤椒鳝鱼片、烧烤鳝鱼片等近20个黄鳝深加工产品。

“这些产品都被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的生鲜超市和餐饮连锁店提前订购了。”从去年开始,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今年又新增两条全自动流水加工线。

目前,杨克勤已经签下6000万元的订单,出口市场年年都有新增量。近几个月来,每月近百万元货品销往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市场。就连允泰坊的食材“剩料”鳝鱼骨刺,全部由顾大嫂公司收购,被制成了仙桃鳝鱼米粉,备受消费者喜爱。

当前,仙桃围绕打造百亿量级的黄鳝产业集群目标,加快推动黄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引进允泰坊、顾大嫂、硒莱福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生产工艺,研发了鳝鱼粉、鳝鱼片、鳝鱼酱、鳝鱼预制菜等系列产品。

2022年,全市黄鳝加工产能达到1.2万吨,产值过10亿元。

后期,将进一步挖掘黄鳝黏液、血液等药用价值,开发黄鳝医疗保健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

这一黄金产业,提质增效路正长。(记者  邓一凡  李辉  胡纯波  张曼)


发表于 2023-10-28 09:17:56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仙桃黄鳝,名扬天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8 1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加油,继续做大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8 17:56:54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你们在哪里买正宗的仙桃香米,我是冲着仙桃两字在超市买的,不喜欢吃,还是觉得东北大米好吃一些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