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于1986年5月由沔阳撤县建市而来,现为湖北省直管市、亚洲体操之乡、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拥有15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可是,你知道“仙桃”市名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皇帝陈友谅有关吗?
(一)“仙桃”名称来自“老翁掀桃”传说
在仙桃市成立前,“仙桃”本是原沔阳县政府所在镇的镇名,最早出现于明嘉靖以前。对“仙桃”一名的来历,最具权威性的是仙桃市档案馆收藏、1988年12月出版的《仙桃镇志》。该志中的《漫话仙桃》一文记载:“仙桃一名,始于何时,迄今无确论。查阅馆阁所藏之文献,亦无名称起因之记载……故诸多传说,流行于民间。其中较为普遍者有二。一曰古时(无准确年代)有一卖桃老翁,见买桃者甚众,因询其故,多言买桃以哄孩童,仅(竟)无一人言及孝敬父母长辈。老翁见此不孝之风,气而扣桃不卖,掀入河中。是而后人则更‘掀’为‘仙’,故名‘仙桃’。”
藏于仙桃市档案馆、1982年6月出版的《湖北省沔阳县地名志》也有类似记载:“传说有一老人乘舟载桃到此出售,只见有人言买桃与小孩吃,无一人言敬奉父母,一怒而将桃掀入河中,是有‘掀桃’之说。后人嫌不雅,改名‘仙桃’。”
从字面意义上看,以上“老翁掀桃”传说似在批评仙桃人“不孝”,因此被不少人回避,但这一传说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流传。原因何在?原来这一传说与陈友谅杀倪文俊有关。
(二)陈友谅杀倪文俊的史实
元朝末年,反元斗争风起云涌。仙桃市档案馆藏的明朝嘉靖《沔阳州志》载,1351年,湖北罗田人徐寿辉起兵反元,建立天完政权。1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陷沔阳,陈友谅亦起于黄蓬”。
陈友谅
陈友谅1320年出生于沔阳排湖一渔民家庭。倪文俊出生时间不明,系黄州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也出生渔民家庭。因力大勇猛被称为“蛮子”。倪文俊攻打沔阳时,陈友谅率众投入倪文俊麾下。1356年,倪文俊迎徐寿辉于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重建天完政权,徐寿辉为皇帝,彭莹玉为军师,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大将军,建莲台省,设六部。1357年,倪文俊分兵攻占鄂、浙、湘、江、皖、赣等省,陈友谅因战功升为统兵元帅。同年9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果,前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投奔陈友谅。陈友谅将其斩杀,兼并其部队,果断结束了叛乱。太师邹普胜等拍手称快,徐寿辉升陈友谅为“平章政事”,兼领统军大元帅。随后,陈友谅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踞长江以南半壁江山,元军望而生畏。1359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1360年,杀徐寿辉,在采石矶五通庙(在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随后,分别在沔阳州城青林山及州南黄蓬山设行宫。1363年,陈友谅率水军60万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战中大败,突围时被流箭射穿头颅当即死亡,终年44岁。其遗体由太尉张定边护返武昌,葬于蛇山之麓。
倪文俊
(三)“老翁掀桃”传说的历史内涵
“老翁掀桃”传说以隐晦的方式反映了陈友谅杀倪文俊的史实。这一传说中的“孩子”代表倪文俊:一是“倪”本意之一为“弱小,小孩”;二是“倪”右边为“儿”字的繁体;三是倪文俊因力大勇猛号称“蛮子”。传说中的“父母”则代表陈友谅。在民间,“父母”可称“爷老子、娘老子”,皇帝被俗称为“皇帝老子”。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你还不知么?皇帝老子逃去两三日了。”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我是惹发不得的,我一发起躁气来,哼,皇帝老子都会不认得。”所以,传说中的“父母”,暗指当过大汉皇帝的陈友谅。
弄清“孩子”“父母”这两个传说内核后,“老翁掀桃”传说的内涵昭然若揭:倪文俊率军攻克沔阳有功,受沔阳人民拥戴,因此“买桃与小孩吃”,以桃祭奠倪文俊。倪文俊曾为陈友谅上司且其有知遇之恩,但为陈友谅所杀,世人难免非议,于是“无一人言敬奉父母”。但陈友谅是本土反元英雄,率领沔阳子弟纵横天下、称王称帝,摧毁元朝江南统治势力,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开启沔阳三蒸文化之源,是沔阳人民永远的骄傲。因此,卖桃老人激愤地将桃掀入河中,以此告诉世人陈友谅是更值得怀念之人,更应该以桃祭奠。而采取“掀桃河中”的方式,是因为陈友谅一生奋战在江河之上、舟船之中,最后又魂归鄱阳湖。这种方式与投棕子到河中怀念曲原的手法异曲同工。
析清“老翁掀桃”传说的内涵后,自然明白“掀桃”演变为“仙桃”不是由于“不雅”,而是由于“掀”“仙”同音均念xiān。
这一传说为何如此隐晦?是因为明朝初年,朱明王朝极欲削弱甚至消除陈友谅的影响,疯狂追杀陈友谅旧部,拆毁陈友谅在沔阳的故居及行宫,将其子陈理流放高丽,在史书上刻意贬损其形象。在此情况下,关于陈友谅的一切都被封禁。当时感恩并怀念陈友谅者不惜以批评的口吻,煞费苦心地创作出本地人“不孝”的传说。也正因为其隐晦,才瞒过当时的官府,日渐扩大影响成为地名并上升为行政区划名称,最终有了今天的“仙桃”美名。
来源/仙桃档案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