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江 于 2024-7-7 09:25 编辑
仙北,仙桃曾经的连理枝 田德邦/文 清澈明亮的襄河水,在如今水源质量普遍不佳的状态下,不仅显得弥足珍贵,而且成为一道绚丽的景观。它像一条玉带,把仙桃和仙北紧紧地连在一起。
历史上,仙北一直属于沔阳,直到解放初期,依然还是仙桃镇的一部分。就在1950年,仙北被硬生生地划归了天门。划分的原则,是以襄河为界。这样,原属于仙桃的8个村庄因地理位置而成为天门县多祥镇的属地。
距离由此产生了,不是地理上的距离,是其它诸多方面的距离。
如今,襄河(又称汉江)南岸的仙桃,已经成为镶嵌在汉水之滨的一颗明珠,远非北岸的仙北可比。但老仙桃镇的历史,有一半是属于仙北的。
别看只是现在的8个村庄,原有的许多重要机构、人文景观,对比南岸的仙桃,仙北一点也不逊色。
比如衙门街。清顺治14年(1657年),沔阳的衙署曾迁至于此,旧称“三衙”。民谣说:“沔阳管的宽,一路管到珂李湾。"沔阳州的三个衙门分别是:沔城为一衙;新堤为二衙;仙桃为三衙。三衙的旧址在如今襄河老矶头的正对岸。衙门街在当时可是风光无限,约一华里长的大街,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一直从街前河堤直抵螺丝湾。
从仙北的整个布局来看,那是个市井气息浓郁的繁华地段。衙门街的东面,是一个玉皇阁。走进玉皇阁,可以看到沔阳北方高等小学堂。往东走,有游人必到的观音阁,另外还有一个城隍庙。衙门街西面,除了春秋阁外,到处是各式各样的民居和零散的商铺。而商铺最集中的地方,则是从衙署到月湖堤这段路上。这里才是真正的商业区,沿河有店铺、行栈、饮食店、茶馆、旅社。往西一条路走到洞庭庙,是襄河的船只停泊的地方。
现在老一辈的仙桃人谈起仙北的历史、人文景观,仍能如数家珍一样罗列许多。
古代仙桃的八大景观,一是春秋阁、观音阁、文昌阁,谓之“三阁”;二是月湖堤;三是甘露寺;四是荷花池;五是秋亭;六是寒士塔;七是龙华山寺;八是洞庭庙前避风港。
这八大景中,有些就在仙北地段。据说,这里过去曾有“春光秋色登三阁”的美谈。仙桃八景中的三阁,除南岸的文昌阁外,春秋阁、观音阁都在襄河北岸。
每逢春秋两个季节,人们都会相约去登临仙南和仙北的这三个亭阁欣赏自然景色。而早春二月,却是“醉情步游月湖堤”的好时机。月湖堤位于仙北衙署前,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二月里来好风光,双双对对的才子佳人,手持梅花,口吹笛声,相互依偎,陶醉其间。
地处仙北的洞庭庙,其风景是在庙的前边,因为那是个避风处。那时,襄河里上上下下来往的船只,都喜欢在此停泊避风险。平时,汇集到那里的商船很多。一到傍晚,船上的炊烟一缕接一缕升起,袅袅绕绕,连成一片,宛如朵朵云彩在空中飘舞,成为一道祥和、温暖的景致。夜间,每只商船上透出桔红的灯光,好像天上的繁星,它们落在长河中闪烁,又像一只只妩媚的眼睛。
只可惜到后来,两岸的古迹都是有毁无兴。尤其是仙北,自隔江而治之后,因为地处天门边远地区,原来繁华的街市,逐步沦为十分普通的乡村。1958年,这里还是天门县麻洋区仙北乡政府所在地,当年还兴建了街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诸如粮站、棉花站、供销社分店等一应俱全。到1975年,却成了麻洋公社仙北大队部。现在,它是多祥镇仙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时过境迁,经过多年的风雨之后,尤其是遭遇自然倒塌和人为毁坏,仙北过去古色古韵的建筑设施,已经完全没有了踪影。
不过,由于比邻仙桃城区,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尤其是如今襄河上新建了跨河大桥,仙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里,又重新绽放出勃勃生机。
仙北近些年新建了滨江新城,这里有产业多样的天门工业园,邻近的田水湾生态度假村更是娱乐游玩的好去处。不仅如此,还有方便两市人民出行的火车站天门南站。
仙北如今的发展,使我突然感悟:仙北是离不开仙桃的。过去,仙北有过鼎盛的日子,那是因为有一只行政之手把仙北和仙南连在一起。一旦离开了这只手,仙北的衰落仿佛就是注定的。现在仙北的重新崛起,也是离不开仙桃的,这是因为有另一手的介入。这只手,就是如今的汉江大桥,这是一只神奇的大手,它将仙北紧紧地揽在怀中。这只大手拉动着仙北的经济,打通了仙北的动脉。
仙北这个名字从古至今未曾改动,其中的“仙”字,保留着与仙桃千丝万缕的联系。仙北和仙桃一衣带水,不可能阻断任何的往来。仙南仙北就是一根树上的连理枝,仙南强大的臂膀,就是仙北的强大支撑。仙桃蕴含的仙气总是会传导给仙北,它带给仙北的,永远是具有灵性和动力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