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841|回复: 2

[街头巷尾] 乡村4条“隐形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color=rgba(0, 0, 0, 0.733)]
乡村4条“隐形规则”,年轻人千万别不懂装懂,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color=rgba(0, 0, 0, 0.733)]

       在农村,最热闹的就是喜事了。因为这办喜事,看似是主家的事情,却是全村人的事情。尤其是丧事,这更是关乎着全村人的大事,如果丧事办得好,全村人都有面子。大家也应该知道,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越是重要的事情,规矩就越多。而关于丧事,也是有着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其中还有些“隐形规则”,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敬重,也是维护邻里关系与乡村和谐的重要准则。若不懂装懂,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农村丧事中的4条“隐形规则”,年轻人一定要了解。

(1)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丧不报,孝不吊”,这是农村丧事礼仪的重要一环。当家中有人去世,家属有责任第一时间向亲友报丧,告知逝者离世的消息。在古代,通讯不发达,报丧人需亲自登门,口头传达噩耗,且要注意言辞委婉,避免直接说“死”字,常用“走了”“仙逝”等代替。若没有接到报丧通知,即便听闻有人去世,也不应贸然前去吊唁,这是对丧家安排和礼节的尊重。比如,张三家老人去世,因疏忽未通知到远方的表亲,表亲得知后自行前来吊孝,就可能让主家陷入尴尬,觉得礼数不周。“不烧纸钱,不谢孝”则关联着吊孝与谢孝环节。亲友接到报丧后前往吊唁,通常会带上纸钱、香烛等物品,向逝者鞠躬或磕头,表达哀悼。孝子们会在一旁陪哭,并在吊唁结束后向亲友磕头谢礼。若吊唁者未烧纸钱,孝子可不必谢孝,这在农村被视为一种既定的默契。

(2)热孝不登门。

    “热孝”,指家中有亲人刚去世不久,还处于守孝期间。在此期间,孝子不宜主动拜访他人,不能去走亲戚,也不能在村里去别人家串门的。这一来,办理丧事事务繁杂,孝子需全身心投入安排灵堂、接待吊唁亲友、操办葬礼等事宜,无暇他顾;二来,传统观念认为,热孝之人身上带有丧气,若登门拜访,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晦气,影响别人的运势和心情。比如,小李父亲刚去世不久,他便去朋友家聚会,朋友家人虽未明说,但心里多少会有些忌讳,原本融洽的关系也可能因此产生间隙。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需要找对方,最好是在门外说,不要去到对方家里去。可以站在门口,把他喊出来,然后在门外商量一下。此外,热孝期间孝子的情绪往往沉浸在悲痛之中,而别人家可能是正常的生活氛围,欢声笑语,这种强烈的反差也容易让孝子感到不适,同时也会影响他人的欢乐氛围。

(3)喜不送伞,寿不送钟,丧不后补。

    “喜不送伞”,是因为“伞”与“散”谐音,在结婚、生子等喜庆场合送伞,被认为有分离、分散的不祥寓意,所以人们送礼时会避开。“寿不送钟”,“钟”谐音“终”,给老人祝寿送钟,听起来像诅咒老人生命终结,极为不吉利,是祝寿送礼的大忌。最好的“丧不后补”,指丧事随礼要及时,不能后面再补送了。当得知有人家办丧事,应在葬礼期间完成随礼,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若因特殊原因当时未能随礼,事后也不应再补送。因为丧事对于家属来说是悲痛之事,事后补礼可能会再次勾起他们伤心的回忆,而且这样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被视为不懂规矩、不合时宜。

(4)红事不叫不到,白事不叫自到。

       这也是农村红白喜事的一条很重要的规矩。在农村,红事如结婚、孩子满月等,需要主家主动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被邀请者才会出席。这是因为红事是喜庆的场合,人们更希望被热情邀约,分享喜悦。而白事则不同,一旦村里有人去世,即便主家没有专门通知,邻里乡亲也会主动前往帮忙、吊唁。“白事自到”体现了农村邻里间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悲痛时刻,大家主动伸出援手,帮着操办葬礼、安慰家属,让丧家感受到温暖,不至于孤立无援。若得知白事消息却无故缺席,会被视为冷漠、不懂人情世故,在村里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建议大家,如果邀请去帮忙了,那就尽量不要推迟了。不然到时候自己需要对方帮忙了,可能也会吃闭门羹。农村丧事的这些“隐形规则”,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虽有些内容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蕴含着对逝者的尊重、对生者的关怀以及对邻里关系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些习俗,如果当地有这些规矩,还是要尽量遵守。就像农村有的老人虽然不在村里住了,可是不管谁家办喜事了,都会随礼,这也是一种人情世故,是不能省的。





t01512ff74e088d3229.jpg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就像农村有的老人虽然不在村里住了,可是不管谁家办喜事了,都会随礼,这也是一种人情世故,是不能省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老人好讲究人情世故。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