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风土人情] 那不是我的月亮,但的确有一刻月光照在我的身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人在湖南漂泊,无聊时常常会刷抖音,不知道是自己不爱学习还是自己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刷到很多博主说现在读了大学或高中没用,花那么多钱读书还是高不成低不就,毕业了就失业,感觉这个教育投入白瞎了,看着看着就陷入到迷茫和不安之中,不自觉的想起了二十多前少年时的那段往事:

   我总记得那年教室里总飘着粉笔灰的味道,班主任的训斥声里藏着一把钝刀,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严酷的压着嗓子跟女孩讲:”我等了你两个星期了,好话拐话也装了一箩筐了,我也不想同你讲其它的,下周一,要么你把钱交了,要某让你父母给我来说情况“。这时候我看着这个羞涩而单薄的女孩身子在微微的晃动,身子像那冬初里被抽空灵魂的青枯黄叶在空中缓缓飘零......,女孩埋着头,左脚不自主的往前面滑了一掌。班主任喝了一声:'回座位”,女孩从我身边过时,我看到她前胸的棉布衣浸染成了深蓝色,一路埋着头冲到了课桌上就趴着不动了。
   她向座位上走的时候,班主任仍不依不饶,嘴里嘟哝着“全年级,就我们班交的最差,我看没有其他问题,就是我好讲话”。下周一,我没有看到这个女孩,下周二,班主任让我们把她的桌椅板凳搬到了教务处,她是我们隔壁村的,虽不是小学同学,但是回村的公路是共用的,她精致的面容和明亮的眼眸总是惹的我想偷偷看几眼。27年过去了,我也经常回村看望长辈,从那个深冬的周五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她,希望她生活的很好,希望她的生活不要再经历这般痛苦抉择....................
    我是幸运的,一我是男孩,二我母亲是教师,她穷困的时候借钱都支持我读书,哪怕我成绩不好。但98年的大部分农村孩子是可怜的,70元的学杂费在1998年压垮了一个少女的脊梁,这不是一个关于重男轻女的故事,而是江汉平原无数农民家庭在时代褶皱里挣扎求生的缩影。
    一、稻田里的经济学
     十亩水稻在月光下泛着银波时,农民手中的算盘早已打得发烫,十亩早稻9000斤的收成换算成5400元的毛收入,要扣除的不仅是2000元农资成本,还有1000元的村委提留。还有那些看不见的隐形成本,凌晨三点去抢灌溉水源的疲惫,被农药灼伤的手臂,以及永远追着农时跑的焦虑。当班主任催缴学杂费时,秋粮尚未脱粒,篾席里推着的不是稻谷,而是全家半年的活命钱。
      农民的钱袋遵循着严格的时序法则,春播时的种子钱要留,夏耘时的农药钱要备,秋收前的每一分现金都像崩紧的弦,家里两个老不死的父母要顾,赶不完的人情世故。娘家里贴不完的大舅哥小舅子,过不完的节,落不下人的情....................还有那70元学杂费恰似压死骆驼的稻草------不是不愿给,而是拿不出,赊欠化肥款的耻辱感与女儿的前途在天平两端摇晃,这种抉择的残酷性,远非“重男轻女”四字可以概括。

    二、教室里的生死时速
老师的教鞭在讲台上敲出的鼓点时,后排的男孩还在用圆珠笔戳前排女孩的麻花辫,没人注意到那个缩在座位上的身影正在经历怎样的风暴,我看见的分明是无数农村少女命运的倒影-----她们的人生往往终结在某个月色清冷的夜晚,父亲蹲在门槛上抽完烟,嘴角却含着烟屁股在叹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教育公平在九十年代的农村呈现出诡异的双面性,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那些坚持让女儿读书的父母,不仅要对抗"姑娘都是给人发家的“的千年桎梏,更要与旱涝虫灾抢时间,他们的伟大不在于给了多少钱,而在于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在命运的围墙上凿出了一道裂缝。
     三、稻穗低垂时
二十年后重访母校,这里以经变成了养鸡场,教务处角落的课桌椅早已积满灰尘,那个消失在凄风苦雨里的女孩,或许已成为南方工厂流水线上的某个剪影。但那些在稻田里佝偻着腰播种的父母,他们的脊梁始终挺直如松-----当农药桶压得肩头渗血时,当稻芒刺破脚掌时,他们始终为子女保留着最后的选择权。
     理解从来不是单向的俯视,当我们用城市文明的尺子丈量父母的局限时,是否看见他们用开裂的指甲在土地里与命运抗争?盛夏时节背着近50斤的农药桶在这3300平的沼泽里挣扎?这不仅是生存的丈量,更是爱的单位换算,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为你好“,都化作稻穗低垂时的谦卑。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回望,1998年的70元学杂费早已成为历史褶皱里的尘埃,但那些在田梗上蹒跚前行的身影,那些在教室角落里无声湮灭的青春,永远提醒着我们:”教育的真正重量,不在于纸币上的数字,而在于我无数平凡父母用生命托举的高度。当我们终于读懂稻田里的经济学,方知每一粒稻谷都是大地上最深沉的情诗。我们是否真的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四、读书的意义
世界是公平的,拿你有的换你要的。所谓门槛,能力够了就是门,能力不够就是槛。社会对强者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充满了商机,社会对弱者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屠宰场,到处都有可能割你一刀。至于你进入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会被怎么对待?没有人会告诉你,他们只负责筛选,然后选完之后该怎样便怎样。
    社会的残酷性注定了只有狠人才能踏出公平,寒门子弟的读书意义在哪里呢?在于淘汰和筛选。中考淘汰掉那些完全不会读书的孩子,高考筛选出那些聪明、毅志品质坚韧的孩子,什么可以证明?985可以,211也行,你不信看看这些名校校招的公告?央企、委培、高中同学圈、大学同学圈,他们都在拼命成长学习,他们不看出身,只关注自己示未来。
    如果只能上普本或者专科,是不是读书就失去了意义?我认为不是,社会高度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你用心,持续学了很容易会发现自己擅长的赛道,人情事故、察颜观色,拼搏投入,跟对人,做对事都很容易打穿对手,必竟年轻,失败不可怕,放弃才可怕。学历是块敲门砖,如果你不曾拥有,那就无从谈起。当作拥有了,哪怕你时运不济,请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因为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你只要把自己打磨成狠人,你终归会获得你想过的生活。
    寒门最大的机会就是高考,最大的资本就是持续读的书学习,我们跟富人最大的公平就是时间公平,所有人都面临周期考验。
    顺着人心做事,逆着人性做人,自己逼自己,父母逼自己给孩子挣家业当靠山,孩子逼自己拼学习奔前途,非如此,难以翻身,更枉谈不读书,不读书的命运更难控制,下限过低,凡事拎不清看不明,人云亦云。就拿很多仙桃老乡来说,花费二十年的努力为孩子在武汉买房,二十年攒两百万搏三四百万的盘,却不知道楼市的本质是投资和炒作,”在他人扩表之前扩表,人们称为抄底,在他人扩表之后扩表,人们称为接盘,反之,在他人之前缩表之前缩表,就是高位套现,在他人缩表之后缩表,就是贱卖资产“。很多人认为房价跌了是运气不好,却不知道这是经济学基本常识,经济分周期,人生分阶段,人生最重要的是走好每一步。
     一段胡言乱语,其实只想劝慰家乡的父老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审慎关注,为人父母者则为之计长远,很多时候轻率的一步路耽误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