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桃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友谱光荣登榜。近年来,仙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全市共9人获评中国好人。
文明之美,植根于见贤思齐的良田沃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仙桃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城市发展全生命周期,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愈发浓郁,文明之光闪耀仙桃大地。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深入田间地头,探寻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置身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探讨人居环境整治妙招,让‘支点建设’从宏观蓝图转化为具体实践。”5月6日,团市委开展的“悦学习·跃青春——支点建设青年谈”活动中,青年们围绕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将青春智慧凝聚成“金点子”。
倾力打造青年理论宣讲品牌,团市委以“青言青语”传递时代强音,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
理论宣讲,凝心铸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仙桃组建了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队伍和同心、初心、爱心、红心、匠心“五心”宣讲队,通过“讲谈演播诵”方式,推出“板凳课堂”“田间讲堂”等特色宣讲活动,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家常话解读大道理,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动能。
“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从‘看客’变成了‘主角’,为文明创建‘代言’‘吆喝’,形成了‘大合唱’。”市孝雅使者志愿服务站聋人志愿者兰华,通过手语翻译,向聋人群体宣讲理论知识与政策,带动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爱心慰问、义务理发等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破立并举除陋习,移风易俗惠民生。
“要不是我大儿媳悉心照料,哪能有现在这硬朗的身子骨!”在张沟镇先锋村,80岁老人朱敦明提起儿媳妇刘菊姣时笑意盈盈。
以勤持家,以孝传家,以善兴家。作为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先锋村聚焦“家庭美、家风正、家业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绘就特色产业欣欣向荣、幸福生活蒸蒸日上、文明新风冉冉动人的和美乡村画卷。
扎实推动移风易俗,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仙桃“软硬兼施”治理高价彩礼、遏制大操大办:红白理事会规定宴席规模“硬杠杠”,积分制打破人情攀比“软约束”。
全市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被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争当移风易俗“排头兵”,一场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的文明变革为城乡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伟大时代孕育崇高精神,文明风尚需要榜样引领。
“当我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么近距离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当时就心跳加速,浑身充满力量,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刻还心潮澎湃、激动不已。”4月30日,在2025年仙桃“致敬劳动者”记者见面会上,全国劳动模范田习姣分享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难忘瞬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现场掌声雷动,榜样的力量直击人心。
见贤思齐深植人心,“好人之城”熠熠生辉。仙桃连续六届举办“感动仙桃·十大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每季度评选“仙桃好人”;市有好人长廊,镇有好人广场、好人公园,村有好人文化墙;开设“仙桃网上好人馆”;拍摄“德耀荆楚”系列主题作品;线上+线下搭建全媒体平台,让先进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深入人心。全市共涌现出中国好人9人、湖北好人9人(组)、湖北省道德模范4人、荆楚楷模19人,评选出仙桃道德模范74人、仙桃好人179人、仙桃楷模382人,创成全国文明村镇10个、文明单位12个、文明校园2个、全国文明家庭2户。
崇德向善,文明高度在榜样力量中攀升。
“一声‘大侠’当之无愧!”今年2月,仙桃三人加一匹“白龙马”的冲刺式接力救人火爆全网,他们侠肝义胆为仙桃书写了小城大爱的新传奇。英雄无惧险境,义举声名远扬。
“阿爸,若您不嫌弃,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仙桃民警张志阔重情重义,10多年来,他毅然接过已故室友尽孝的接力棒,每逢年假休息日远赴广东,探望照料大学室友年迈的双亲。此诺如山,一生不移。
“一二一……”2023年凛冬,那整齐划一的口号犹如生命号角,西流河镇西沟村救援群体用一场惊心动魄的“拔河式”救援,诠释了人性的至善至美。
站出来,冲上去!组成团,帮一把!义无反顾是仙桃人民融于骨血的习惯成自然,更是内化于心的持久性积淀。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这些凡人善举,共同构成仙桃多彩的热血群像,厚植了城市文明根基。
让“德者有得”,仙桃给予每位好人、英雄实实在在的嘉奖和礼遇。
仙桃对好人、道德模范等在庆典活动、医疗保健、公共交通、窗口优先、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给予礼遇。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规模已增长到1100万元,10年间累计表彰131个先进群体和422位先进个人,发放奖励金约150万元。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好人故事,照亮了仙桃的文明夜空;一位位优秀榜样的示范引领,激励着更多市民投身文明实践,仙桃全民参与热情涌动。
开展全“诚”寻人、全“诚”助力等全“诚”系列活动,引导市民树立诚信意识,做诚信仙桃的引领者、践行者。在“小手拉大手”“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文明交通你我同行”等文明行动中,众多学生化身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以点滴言行影响家庭、辐射社会。
在31个社区试点推广“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志愿者的每一次付出都被精准记录、量化存储,变“单方馈赠”为“互相需要”,构建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文明互助氛围愈发浓厚。
31.2万志愿者、2611支志愿者队伍,像一支支流动的火炬,走到哪里就照亮哪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汇聚起城市文明的磅礴力量。
全市1个中心、22个所、707个实践站、178个文明实践广场、37个文明实践点、47家新时代爱心商家联盟,构建起城区“15分钟志愿服务圈”、农村“30分钟志愿服务圈”,深入践行“中心流动、镇办调动、片区联动、群众悦动”的“悦动+”文明实践品牌,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文明风尚成风化俗。
春跑马拉松,夏竞龙舟赛,秋品黄鳝季,冬赏花灯展,“四季仙桃”特色文体旅活动,点燃城市热情。仙桃持续开展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的“文明+文体”活动,以文体运动提振精气神,升腾烟火气。
“村 BA”“青 BA”“厂 BA”应接不暇,农民艺术节、迎新春灯会、新春歌会持续上新,集体舞大赛、广场舞大赛轮番上演,群众获得感升级,幸福感爆棚,获得精神滋养,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