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河街道中岭村大片的玉米即将完成采收,玉米林中却另有乾坤——垄上还有一簇簇开着紫色小花的麦冬。麦冬是一种食药两用的中药材,对种植管理要求较高。在这里,乡亲们小心地挥动锄头,清除杂草,半天就能收获50元工钱,中岭及周边几个村每天都有100多人来这里打工挣钱,乡亲们干得可起劲了。
57岁的欧国群,在合作社里他是“小弟弟”,另外几位“老哥哥”分别是63岁的李远青、69岁的姚道中和70岁的刘义生。他们四个“老伙伴”都曾经在新疆从事石材生意多年,去年“带头大哥”刘义生提议回乡种麦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并迅速启动项目。
刘义生告诉记者,麦冬他们1983年的时候在农村那个时候就种过,原来准备在新疆搞,一想干脆回来搞,当时正好和他们一拍即合,一说都来了,都愿意参与。刘义生年轻时种过麦冬,也做过几年中药材生意,对麦冬的习性和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在种植上,他们选择了“玉米套装麦冬”模式,让高秆作物玉米为麦冬遮阴,还能实现粮食与中药材“一田两收”。
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管理,眼下麦冬长势正好,四个“老伙伴”也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只等来年春天,就能采挖埋在地下的麦冬了。经过“老伙伴们”的精心照料,亩产现在可以达到300多公斤,每公斤的价格可以达到80块钱左右。
老乡回归种麦冬,全程得到市人社局、干河街道及中岭村大力支持,土地流转、基础配套、协调用工,解决项目推进的后顾之忧。
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很多村民也打算跟着种,不但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又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在此,我们也希望“老伙伴们”的麦冬越来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