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风土人情] 这个小酥饼,据说仙桃人吃了100多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中秋渐近

仙桃人的“舌尖乡愁”

红庙酥饼又火了!









9月19日,郭河镇红庙村答萃香酥饼坊,阵阵酥香扑面而来,酥饼师傅答帮槐与妻儿们正抢“鲜”生产,全力投入到中秋订单赶制中。

171914an0xgxju6cw3r6h8.jpeg

将面粉调和,再将温水兑进香油,用精糖拌少许熟面作面心,只见答帮槐双手翻飞,熟练地将其捏成小圆铜板形,上撒芝麻,下抹麻油,放至烤箱烘烤。15分钟后,随着“叮”的一声脆响,金灿灿、油亮亮的酥饼新鲜出炉,轻轻一掰,酥皮簌簌往下掉,咬一口满是香甜。

171915ccklufvuakul3you.jpeg

“这根擀面杖,我们家传了五代人!”答帮槐摩挲着泛着油亮的擀面杖,眼里满是自豪。一块红庙酥饼,从熟面、熬糖到擀面、烤制,要过10多道纯手工关。“很多老顾客说,吃的不是酥饼,是从小到大的记忆,是忘不掉的乡愁。”

老手艺守住了好味道,也攒下了好口碑。“逢年过节最忙,每天做多少卖多少,根本不够抢。”答帮槐说,每年下半年,他们一家就开启“连轴转”模式,刚打包好的酥饼,转眼就被发往广东、江苏、甘肃、新疆等地,成为在外仙桃人最牵挂的“家乡味”。

171916k66ponns7y6yfqo9.jpeg

可光守着“老方子”不行!看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答帮槐没打算“吃老本”,而是拉着儿子答志涛一起“搞创新”。父子俩琢磨着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改良工艺,背着酥饼去参加全国烘焙展,走出一条“新质”发展道路。

171916mah5lg122z92lvjj.jpeg

如今,“红庙酥饼制作技艺”已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答帮槐拟评定为该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老手艺不仅“活”了,还越活越“潮”——注册了“答萃香”商标,成为来仙旅游必带的“伴手礼”;走进各大商超,想买随时能买到;就连包装都玩出了新花样:既有简约袋装,适合日常当零食;也有印着仙桃元素的礼盒装,走亲访友、节日送礼都倍儿有面。

“去年国庆,老乡们回乡办喜事、走亲戚,都来买酥饼,最多一天卖了将近500筒!”答帮槐说,“今年我们改良了工艺、升级了包装,还在网上做了推广。我估摸着,中秋国庆这俩节,销量说不定能破个新高!”









来源/仙桃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