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食品消费进入高峰期,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日,仙桃市检察院针对前期办理的多起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集中开展“回头看”,重点核查娱乐场所食品经营、自动售卖设备规范、冷链食品存储等关键环节整改成效,以检察之力为群众节日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为杜绝问题反弹,我们不仅督促涉案场所整改,还在全市范围开展娱乐场所食品经营专项摸排,累计检查KTV等场所12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在“回头看”现场,相关行政单位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5月,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多家娱乐场所在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证件的情况下,超范围售卖零食、饮品等,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在详细整理各项证据材料后,检察机关迅速立案,并与相关行政单位开展磋商,督促其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此次“回头看”中,检察官联合行政执法人员对全市娱乐场所进行抽查,经查证,涉案场所均已完成整改:预包装食品经营备案、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均在收银台、食品售卖区等醒目位置公示,经营流程实现规范化。
“以前来KTV点爆米花总担心卫生问题,现在看到证件都挂着,过节和朋友来消费更放心了!”在某KTV检查现场一位消费者表示。
“游乐场、商场的自动售卖机多面向儿童,像棉花糖、爆米花这类零食,孩子爱吃,安全更是丝毫不能马虎。”在此前案件磋商会上,公益诉讼检察官直指监管重点。
今年6月,市检察院调查发现,部分商场、游乐场的自动售卖机存在“证件缺失”问题:多台爆米花机、棉花糖机未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部分设备甚至使用过期证件,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模糊,成为节日消费中的“安全隐患点”。相关部门收到检察机关磋商函后,立即启动整改工作。
“双节前夕的‘回头看’,就是要把监管漏洞堵严实。”检察官与执法人员重点核查了设备证件公示情况、食品储存环境及保质期标注。目前,涉案自动售卖机均已粘贴包含经营资质、联系方式的“监管标识”,实现“持证上岗”,并被纳入行政执法单位节日期间日常抽检范围。
“现在设备有了‘身份证’,消费者买得安心,我们经营也更规范,节日生意更有保障。”商场负责人表示。
中秋、国庆期间,鲜奶、冷鲜肉、速冻食品等冷链食品需求激增,冷链存储环节的安全直接关系群众餐桌质量。今年6月,市检察院发现部分商超存在冷链食品脱离冷藏环境销售、冷藏柜温度设置不达标等问题,并依法开展立案调查。
检察机关介入后,相关责任单位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对涉案经营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与时限,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相关责任单位还指导超市组织营业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深入宣传食品安全冷链存储的重要性,提高营业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水平,并建立起“定期排查+不定期突击检查”常态化监管机制,全力保障冷链食品“从源头到餐桌”全程安全可控。
经“回头看”现场查验确认,目前涉案商超鲜奶制品冷藏柜温度稳定在2-6℃,冷冻柜温度稳定保持在-18℃以下,均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涉案商超已规范建立冷链设备巡检台账,每日定时对冰柜、冷柜、风幕柜等设备进行巡检,实时记录运行状态与温度数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冷鲜食品储存安全。
食品安全无小事,节日守护不松懈。市检察院将继续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之以恒抓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督,紧盯食品经营关键环节,高质效办理每一起涉食品安全案件,切实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