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70万元民间借贷
调解后被执行人
却玩起 “躲猫猫”
换手机号、搬住所、
私租查封房屋
市人民法院
打出“制度 + 科技 + 参与”
阳光执行组合拳
既让“消失”的被执行人主动还款
也让申请人全程见证正义
这起纠纷始于2022年初,双方经法院调解约定分期偿还70万元本金及利息,可调解书生效后,对方却彻底 “变脸”,花式规避执行。“之前连电话都联系不上,心悬了两年,现在钱终于到账,太感谢了!”申请人语气满是踏实。
多次推进陷入瓶颈,想要打破僵局,必须跳出固有模式寻找新方法。执行团队很快理清思路,随即启动应急响应,以“科技 + 联动”双管齐下推进工作:一边用“总对总”查控系统实时监控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紧盯每一处变动;一边依托执行“110”热线联动社区、物业、公安等部门,织密一张“线上 + 线下”的立体监督网。
多渠道线索汇总后,干警锁定被执行人新联系方式与轨迹,还联合申请人启用“悬赏公告”—— 在法院官方平台同步发布,标注其身份、涉案金额及线索奖励。
悬赏公告震慑力立竿见影。半个月内法院收到10余条群众线索,被执行人坦言:“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盯着,吃饭睡觉都不安稳,知道躲不过,就主动联系法院还钱。”经干警释法,他认清后果,与申请人和解,一次性付清70万元。
更让申请人省心的是,执行全程“看得见”。通过智慧执行APP,案件节点实时推送,从悬赏发布到案款流转每步可查;有问题留言,法官及时回复,“省去往返跑法院的精力”。
这起案件执结非偶然。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市人民法院构建阳光执行体系:“一案一账号”实现案款追溯,杜绝“暗箱操作”;“荆楚雷霆”集中执行常态邀检察院、律师、人大代表见证,形成“每周有行动、每月大执行”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我们受理执行案件5580件,执结3640件,执行到位5.28亿元,案款发放及时率100%。每组数字背后,都是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也是阳光执行改革的动力。
从“躲猫猫”到主动还款,70万元欠款执结是市人民法院阳光执行的缩影。随着改革深化,透明司法将成优化营商环境鲜明底色,让每起案件的正义,都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