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沐晨晖独醉金海湖 惊造化礼佛独乐寺
清晨的金海湖显得静悄悄的,湖畔的芬芳湿润的空气里,散发出一种清新怡人的味道;湖边的柳树那修长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出千种美姿,有如美人的长发。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倒映着湖光艳影中有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国画,显得越发的空灵。就在我沉思的不知不觉间,一轮红日已经在湖畔的远山处高高地升起来。绚烂的朝霞染透了东方的天空,给湖水和湖边的花草树木都蒙上一层金红色的光辉。微风起处,犹如满湖碎金在涌动。
我站在湖边凝神伫立了好半天,只是因为这美丽而平静时刻,似乎头脑中一切都被洗干净了,我的内心有如这片静静的湖水,不再有任何杂念。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宁愿不去做别的事情,就徜徉在这宁静的湖畔消磨一天美好闲适的时光,来修饰自己浮躁的内心,体会生命中的无私和高尚。老子曰:上善若水,我在金海湖这美丽的晨晖里似乎领略了很多。
离别的时候总是充满伤感。早上七点多吃完早饭,我们骑士部落一行十二人(包括开后勤车的巫婆)就要返回了。和尚本来说要来蓟县汇合我们,临时有事情取消了。房东的小女儿川川一直舍不得让我们走,早早起来陪我们说话,还因此被她爸爸训斥一顿。为了逗她开心,我们分别和她合影留念,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终于露出来开心的笑容。
出来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些归乡心切,离开金海湖驻地之后,大家骑行速度都很快。在金海湖的晨辉里,在满山红叶的映照下,骑士们仿佛童话里的精灵一般,轻盈地穿梭在林间大道上。有诗为证:
前望故园归路长,十一骑士踏车忙。
回顾金湖天连水,满山红叶映朝阳。
话说骑士部落的骑士们归心似箭,一路狂飙,十点多便来到了蓟县县城。这天好像赶集的日子,满大街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呢,热闹极了。看看时间还早着,领队孤行和细水商议在此休息一小时,大家可以顺便游览一下著名的独乐寺。不过许多人都去逛街看热闹去了,我只有把车子委托给一郎兄照看,然后和巫婆携手走进这个令他心仪已久的大佛寺(之前在央视的节目里看过大佛寺的介绍)。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时,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导游小姐介绍,大门正中匾额楷书的“独乐寺”三个字,这是明朝严嵩的题字。想那严嵩虽为一代奸相遭后人唾弃,难得他的书法独树一帜,刚劲浑厚,记得北京的酱菜坊“六必居”三个字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表现出了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
走过山门就看到了观音阁,导游小姐讲观音阁上方匾额所写的“观音之阁”四个字,是唐朝着名诗人李白在北游幽州时所题,我听得似信非信的。走进观音阁,中间的观音像高十六米,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还被称为十一面观音,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观音塑像形体高大,栩栩如生。观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亲近如在人间。为显示观音法力高强,塑造者在观音头顶上又塑出十个小观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观音”之称。观音的东西两侧侍立着两尊菩萨,面目丰润,姿态优美,和唐代仕女画风格一脉相承。观音阁四壁,绘着五彩缤纷的壁画,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变得斑剥陆离了,仍然隐约可见当年绘画的精彩技法,这些都是古代艺术中的精华。
观音阁后的八角小亭名“韦驮亭”,里面供奉的是韦驮塑像,韦驮身着铠甲,双手合十伫立。以往我们看到的韦驮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宝殿里,而单独给韦驮设亭的寺院在中国还是十分罕见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由于观音阁与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的原因,当你站在山门正中,从山门的画框里,能把观音阁高耸的雄姿全纳入镜头,这种把高层建筑放在山门之内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传统手法。虽然这座建于唐朝的独乐寺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到后来的唐山大地震,独乐寺竟安然无恙,岿然屹立到今天,令人钦佩古代工匠们的高超建筑技艺。
俗语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开蓟县独乐寺以后,我们骑士部落一行十二人下午过了玉田便分道扬镳了,孤行带着小李飞刀、游山玩水和小彤直奔市区,余下的八个人回到丰润城西也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了。
回顾国庆假期这四天里的行程,我们真心的要感谢细水、孤行的精心组织;感谢和尚、清朗的友情陪伴;感谢各位骑友们的拼搏精神。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欢乐和美好的记忆。我喜欢这样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感谢骑士部落的骑友们,国庆假期能与你们同行很愉快,为此赋诗一首:
日落江流西复东,韶华易逝酒常空。
莫念红尘惆怅事,人生何处不相逢。
骑士的心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