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粟 于 2015-3-29 10:33 编辑
两会上,国家总理李克强讲话,号召全民读书。本地走出去的女作家池莉忧心忡忡地表示,去到书店,看到眼花缭乱的书籍,无可适从,令人担忧。那么今天,在浩如烟海的书市中,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 3月20日晚上六点半,第三十期读书会,蔚兰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蔚兰,回族人,1992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在《小说月刊》、《女友》、《爱人》、《家庭之友》、《幸福》等媒体发表文字80余万字。其中《玫瑰,在盛放时凋谢》曾荣获《女友》杂志社“我的女友”征文二等奖。《流年暗伤》荣获《爱人》杂志社“往事难忘”征文二等奖。2009年3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 解读人的身心灵,解出人生困惑的书是首选。人的成长,首先从认识自己开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达到认识宇宙万物,修炼出心灵的喜悦和安宁。通常人觉得死亡、疾病和灾难离自己很远,但很可能它突然就会来到每个人身边。蔚兰以自己切身的经历谈阅读带来的益处。她是个有理想的人,希望自己在文学方面有一番成就,多写出优秀的作品,可一场大病突然降临,经过治疗,医生断定她终生都要与药为伴。她一度也悲观和沮丧,但是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感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三五年过去了,她实实在在完全甩掉了药品,而且每个不知详情的人都看不出她曾在死亡边缘走过一遭。我悄悄地端详她,她的面色红晕,肤白而润泽,我们谁都夸她的皮肤好,未曾想到她还有如此经历。她的散文情感细腻,文笔优美,知识丰富,而且向善向上,是我喜欢的风格,内容大多涉及修养和气质等心灵层面的东西。很容易想到一句烂熟于心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谐拯救危机》和《释迦牟尼佛传》对她的影响很大。她是回民,本不信佛,以前对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也持有偏见,看人读书一样,都不能先入为主,得有空杯的心态。 画家兼文学家丰子恺先生在厦门佛学会的演讲《弘一法师的三层境界》中讲到:“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而学艺术的人,必须进而体会宗教的精神,其艺术方有进步。”佛学博大精深,存在了几千年,我们不必非要信佛,但学佛确实有益身心。唐宋诗词大家,象王维、苏东坡等都是学佛参禅的。还有科学家、商人、艺人,如爱因斯坦、李嘉诚、李连杰等成功人士亦是。犹记得,湖北电视台著名编剧兼作家马竹老师在坐客读书会时,曾建议我们多读宗教哲学,包括《圣经》、《道德经》和《心经》等,他曾说,一切的文学都来源于宗教。提到《心经》,有一个通俗易懂的版本蛮不错,星云大师讲《心经》。 复旦大学于娟在《抗癌日记》里写道:“活着就是王道。”顺应自然之道,要注意睡眠和饮食。文学爱好者都有一颗伤春悲秋的心,过于敏感。《大家都学感应篇》和张德芬的身心灵疗愈课系列是很好的心灵读本。 第二是有关教育孩子的书。当司机要考个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任何一个职业都是通过考核持证上岗的,只有作父母的是仓促上阵,没有试用期,也不会被解雇。难道作父母的就不会被淘汰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优秀,才艺佳,而上了初中后,性格出现偏差,厌学,逆反? 孩子所有的问题恰恰都折射出家长的问题。作父母的更应该不断学习,同孩子一起成长。 《细讲弟子规》是一本德育书,如果孩子的教育不是从德行、孝心、爱心出发,我们就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的白眼狼,不知道爱,不懂得感恩。寂静法师在《让孩子成才的秘密》里指出,培养孩子的前提,是先修好自己。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现差错,问题肯定出在原件身上。 蔚兰的读书行径与我的很相同,她说的这两类书都是我喜欢看的,也是看的最多的,然后再扩展开去,读传统的古典文学,读经典,读名作名篇,读历史哲学。家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陪孩子读书理所当然就落到母亲身上,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有很多困惑,我们在书中不停地寻找答案,又不断有新的困惑,就在设惑解惑的循环下,慢慢摸索实践中成熟起来。 谈到读书,总是想起杨绛先生在答青少年诸多问题时说:“你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