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506|回复: 0

[话题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思辨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5 10: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新冠病毒.jpg

新型冠状病毒思辨录
陈砚平

在全国人民与万恶的新型冠状病毒激战之际,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帖子,发声的往往都是一些资深专家和知名学者,本没有像我这样的一个只是有过治疗传染病经历的普通退休医生的事。但网上帖子里面的知识鱼龙混杂不说,还有不少是对老百姓飚专业英文的。我只能是尝试从思辨和科普的角度来谈一点专业的入门常识,希望对一些医疗常识比较欠缺的人们有所帮助,更希望能提高他们的分辨真伪医学知识的些许能力。
一、先说一点常识
生物界里的任一物种,都同时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生存条件适合时,物种的稳定性主导;生存条件不良时,物种的变异性增大以适应环境。
要控制一种传染病,必须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要消灭一种传染病比控制一种传染病难多了,至今人类消灭的传染病也就是一个天花。人类计划消灭的第二个传染病原是麻疹,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关这方面的部分思考在后面的内容里。反倒是脊髓灰质炎成了人类期待和接近消灭的第二个传染病。
从1796年琴纳发现牛痘疫苗,1874年德国立法接种牛痘,到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人类接近用了两个世纪。
从消灭天花的经验来看,靠治愈病人是永远消灭不了天花的,因为没有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一,就是隔离(最彻底的隔离就是隔离病人、隔离接触者和隐形感染者。然而大多数传染病只是隔离病人;疫情重了,才隔离接触者;隐形感染者的识别现今仍无良策,隔离更谈不上。)。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二是预防性地服用某种有针对性的药物,可是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并无特效药,预防用药的效果常是心理层面的,实际效果并不确定。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三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没有任何争议的第一有效措施,是人类与大多数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利器。但从提纯病原体,到制备出有效的疫苗的时间最快也得几个月,如还要保证疫苗的安全性,这个时间还得大大延长。
二、先从非典谈起
非典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自然宿主是蝙蝠,中间宿主多认为是果子狸。
非典病毒从不适合人体到适应人体,,这一阶段是变异性主导。人传人现象从一点开始到全国这个面,这个过程非典病毒应该是稳定性主导。
问题来了,这个已高度适应人体且稳定的非典病毒怎么可能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十多年以来,连个散发病例也没有!
第一种可能:有专家说,非典病毒又变回去了(即变回到了不能感染人的初始状态)。真的能如此吗?散布全国的非典病毒的数量是天文数字,病毒变异又是随机发生的,那么多病毒怎么可能像操场上的士兵,一声“向后转走”的令下,就能全部变回去了呢?
第二种可能:非典病毒被我们在半年左右时间就彻底消灭了。要知道人类消灭天花,用了差不多两个世纪呀!
被抗非典病毒药物消灭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治疗基本是对症处理,我们手里没有治病毒的有效药物;是被全民隐形感染后形成的全民免疫人群所封杀,非典病毒在自然环境中自灭了,答案也是否定的,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形成全民隐形感染;是被强力武器——疫苗消灭了,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当时注射疫苗的人并不多,不可能保护全部人群,甚至可以说疫苗还没完全排上用场,疾病就戛然而止了。
第三种可能:非典病毒被某些外界因素毁灭了。我们当时没有感受到我们生存环境中发生足以消灭一个物种的环境变化,何况外界因素只能毁灭外界环境中的病毒,而不可能毁灭人体内存在的病毒。
第四种可能:是纯粹的理论推测,即存在着“上帝之手”。 这“上帝之手”是多个不为人知的条件(如外界环境的或人体内部的或生物的,环境因素最有可能)的组合。换句话说,非典病毒可以认为是条件致病性病毒,借助于某些条件的特定时序性组合,非典病毒才能感染人,这些条件形成特定时序性组合有较强偶然性,但组合一旦形成,非典病毒就像突如其来一般。这些条件中的某个关键条件一旦不存在了,非典病毒就不会致人生病了,就像能凭空消失一样。
打个比方说。恰好有带冠状病毒的蝙蝠,恰好有一个体质特异的能诱导冠状病毒变异的果子狸,恰好它们来了个亲密接触,这样冠状病毒就能在果子狸身上存活繁殖。恰好有这种带冠状病毒的果子狸,恰好在某个特定时间被人带到了某个市场,恰好来了一个体质特异的能诱导冠状病毒再次变异的人,这个人与这个果子狸有了接触,又恰好环境中形成了某个暂时不为人知的决定性条件,这时就变成了能感染人且能人际传播的非典病毒。
总之,一些随机条件要形成这个时序性特定组合很不容易,可以说是很偶然,但消除非典病毒对人的致病性可能比较容易,就是某个或某些暂时不为人知的决定性条件(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气候条件,但这种气候年年都有,应该还有其它决定性条件)消失就行了。
现在我们确实拿不出第四种可能性存在的证据,但也拿不出否定这种可能性的证据。而对于前面的三种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直接给出否定性证据。
三、有关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来源的源头基本认定,但中间环节尚不清楚。但有专家通过计算机建模,得出了一些结论,如近来颇受争议的高福院士在《柳叶刀》发文昭告天下:去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还有专家推断出新冠病毒完成具有人传人能力的序列突变过程的时间在2019年10月1日前后。通过计算机建模确实可以还原一些技术细节和新冠病毒的进化过程,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影响新冠病毒进化的因素我想是多因素的,往往超过建模时的预期。其次,在模型中,新冠病毒的进化过程是从开始到完成是设计好了的的,没有多余步骤,等于就是走直线不停顿地一气完成,这个进化进程在自然环境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别说中间环节不清楚,就是中间环节清楚,这也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假如专家们的建模处理没有太大疑问,新冠病毒完成具有人传人能力的进化肯定在2019年10月1日之前,而且有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从开始具有人传人能力到实际发生人际传播,起码静默了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可以用缺乏某些未知条件来解释,因为新冠病毒毕竟和非典病毒是同门兄弟,生物学行为上有一定相似性。这里也可以斗胆做个预言:新冠病毒也是条件致病性病毒,最终可能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从传染源的角度来看,现在最让人担心的不是病人(因为在治疗、被隔离)、也不是接触者(有与确诊病人接触的均被隔离作医学观察),而是处于潜伏期(特别是潜伏末期)的病人和隐形带病毒者(或称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有分析表明:从现在来看没有发现病毒变异的证据。新冠病毒传染性这么强,说明它已经高度适应人体,高度适应环境的生物必定是稳定性碾压变异性的。
有研究表示:有患者治愈后依然携带数量较多的新冠病毒。
从传播途径来看,除呼吸道传播之外,粪口传播可能性也纳入了人的眼线,但没有粪口传播的实例。
麻疹给人的一点启示。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
我的传染病老师是个资深专家,他给我们授课时讲了一个关于麻疹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巡回医疗到鄂西北某大山深处,那时那里那村几乎是与世隔绝,医疗队进驻之后不久,全村男女老少普遍得了一次麻疹,无一例外。
我的一段经历。我在东莞的时候,不时接诊一些偏远农村到东莞打工者的孩子,在幼儿园与东莞本地的孩子(都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就患上麻疹。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麻疹病毒可以在部分免疫人群(即对麻疹有抵抗力的人,我的老师以及他的同行和东莞本地的孩子肯定是有麻疹特异免疫力的)中生存和繁殖。因为还是通过呼吸道传播,那么我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它们仅是在呼吸道粘膜上皮内定植繁衍。
结合有患者治愈后依然携带数量较多的新冠病毒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断新冠病毒可能和麻疹病毒一样可以仅在人(包括正常人、治愈者、甚至接种疫苗的人)的呼吸道粘膜上皮内定植和增殖,而不入血。不入血,无症状是大概率;不入血,即使人体内有特异抗体,抗体也是鞭长莫及:不入血,也不能被验血检(如病毒核酸检测)测到。
毒理学有句名言:剂量决定毒性。改变一下套用在传染病头上,就是感染病原体数量决定致病性及强弱。一次性感染病原体越多,发病越快,病情越重。具体到新冠病毒,就是这种情况见于超级传播者的接触者或见于超短距离的接触。一次性感染病原体很少(少到一定量,就叫它安全数量吧!它依病原体而定),是不会发病的。一次性感染病原体的数量在安全范围内,但累计病原体感染量超过安全数量(如现在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同样也会发病。
顺便说一下, 有医护人员反应,穿隔离服没用,防不了病毒,照样发病。可以说只要按规范操作穿脱隔离服,穿隔离服是非常安全的。为什么有些医务人员穿了隔离服以后还会感染发病呢?这是因为隔离服是有安全标准的,它不能完全隔断医护人员与病毒的接触,但能把医护人员接触到的病毒降到安全范围以内,可以说每次按规范穿隔离服都是安全的。但每次都接触安全范围内的病毒,次数多了,病毒累积起来就超过了安全范围,因此医护人员就有可能发病。给人的感觉是隔离服不管用。
要做到能完全隔离病毒,只有在那些顶尖的病毒实验室,穿上高端的隔离服,再配合高端设备才有可能能做到。
因此,我们要做到完全不接触到新冠病毒,代价奇高不说,在普通环境中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要求不到人多的地方、在家宅居的目的不是也做不到完全隔离病毒,而是把我们接触到的病原体数量控制在安全数量以内。
四、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趋势
以上分析说明了我们阻击新冠病毒肆虐战斗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以我们目前的国家能力和技术手段,打赢这场战斗没有悬念。至于人们担心新冠病毒疫情会不会常态化,我想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心。下面从达尔文医学的角度,仅单方面(不涉及人体)地就新冠病毒的进化谈一点个人看法。
生物体生存的无意识目的:一是尽可能地使自己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自己这个种族持续存在,二是在合适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繁殖更多的后代。简言之,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生物的行为是如何生存下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的行为是如何做大体量。
对现在的新冠病毒来说,人体已是它定植的合适环境,稳定生存没有问题,那么它的唯一进化趋势就是通过突变尽可能多地繁殖后代。
先看病毒毒性加大会是什么情况。毒性大了,病人死亡多了,那么病毒辛辛苦苦繁殖的无数后代和病人都被火化,一切回到起点,
再看致病性增强。会使更多的人感染生病,在短时间内确实会增加后代数量。但病人生病后,会招致医疗干预(如隔离、治疗,未病人群的预防接种等),医疗干预肯定会大大减少病毒数量,也与尽可能多地繁殖后代的无意识目标不符。
传染性增强。传染性增强是病毒增加后代数量的最有效方式。
可以看出,传染性增强加上致病性和毒性减弱,是最符合新冠病毒大量增殖的无意识目的的。因此,新冠病毒的进化的方向就是传染性增强加上致病性和毒性减弱。
    最后,假如新冠病毒是条件性致病病毒,那么随着那不为人知的条件的消失或改变,它的危害可能戛然而止;假如新冠病毒不是条件性致病病毒,那么最终它将逐渐成为引起常见普通感冒病毒大家庭中的一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