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4-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孩童嘻戏、少年折柳、村姑浣裳、农夫犁田、炊烟袅袅、鸡鸣狗叫,或许说起农村,印象里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农村或许只剩下一片寂静了。原本家家炊烟的农村,只剩下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曾经的繁忙已经烟消云散,缠绕之下,只剩下了无处诉说的忧伤。
夕阳西下,农村的小广场上,也和普通城市广场上一样,广场舞、麻将桌,有些人甚至把自家的烧烤摊摆了出来,这倒成了寂静农村的一抹亮色。但看看广场上的主角,却都是一批老人。唯有年迈的老者伴着晨曦暮晚,守故乡。
在三四十年前,农村到处可见生机和希望,人们只有在想盖房或者想娶媳妇需要大笔开销的时候,才会想进城打工赚点钱。那时候很少有人会有成为城里人的念头,心始终都在农村。他会清楚的记得几号出的村,几号要回去,老家的田里有没有虫子,几号要施肥,多久浇次水。可现在的外出打工者,不说对农作物了解多少,已经有许多只剩下名义上是农村户口,所以才叫农民罢了。
现在农业机械化,使得农民已经不用再手握镰刀,“躬耕”的场景也基本不见,只需要看机器干活就行了。虽然说这样省事,也提高了耕作效率,更适合现代社会。但包括农民在内,对土地的感情已经不再浓烈,甚至对“颗粒归仓”的感觉也大不如前。对收获粮食也没有了以前的珍惜,打多打少随它去,全当锻炼一次身体。只要农活干完了就行,反正指望土地也发不了财。赶紧干完活,还得回城里打工呢。
年轻一代对土地失去了诱惑,也没有了那种因为土地聚合在一起的凝聚力。甚至有些年轻农民盼望的,则是城市开发的脚步什么时候到自家门口,能不能快些征收,快点搬迁。还有农民虽然住在村子里,但是也和外出务工家庭一样,不再种地,只是在房前屋后种些蔬菜,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承包地则干脆转给了种植大户,每亩地每年收二三百块的流转费。他们对土地失去了兴趣,觉得种一年地不如打一月工。
年轻的农民们也不再存粮,而是现用现买,一个是怕长霉,一个是怕鼠啃。农村老家除了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没什么值得挂念的。犬吠深巷中,鸡鸣农户家,也只是存在记忆之中了。
现在的乡村虽然外观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村通道路宽敞了,甚至都能做到户户通燃气,户户通有线了,村里也有了快递,也有了超市,城里有的,村里几乎都有了。除了过年过节,偶尔回家探亲的打工族回家看看老人孩子,农村有了一点以往的热闹劲,可平时呢?更多的还是沉闷,甚至有些像是寂寞的老人。可以说,农村的发展完全在城市的高速运行中败下阵来了。
以往农民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全村敲锣打鼓送到城市里上学,可学成之后呢?几乎全部远离家乡。打工、创业成为新农村人的使命,城里买房成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甩不掉的负担。都说他们心中有“诗”和“远方”,可真的有“诗”吗?“远方”还远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