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5日,以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田间的秧苗长到尺把深,就是最好去钓鳝鱼的。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镜头就拉到三十年前。彬锅的老头还在的时候,跑手扶拖拉机赶兔子野鸡摸鱼是高手,到他家玩时瞟学手艺琢磨怎么做鳝鱼钩。七找八找,就差把自家的自行车座板直接拆了,好不容易谋到一个废旧这个座板,它的下面拉着两排弹簧,这个弹簧的钢丝粗细做鳝鱼钩正好合适。用老虎钳子将弹簧的一头夹着,另一头用脚踩住,记住一定要踩好,不然等你用尽吃奶的力气拉的时候,脚下一松,“叭叽”一下老虎钳子把你下巴骨都打掉半边。不过好在我的下巴直到现在都还比较完整。等把弹簧拉直了,然后就垫一把斧头或者一块铁,用钉锤一下一下将弹簧的钢丝锤直,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搞锤子”。 用老虎钳子将钢丝掐断,留下40厘米长度,找一块磨刀石将钢丝磨尖,夹好弯成一个钩。另一头弯成一个圈圈打一个结,再去寻找夹板拖鞋,当然是不要了的旧的泡沫底的拖鞋,随便跑河坡旁公路边就能找到。那时垃圾直接就倒在这些地方,不像现在农村都摆上垃圾桶。用剪子剪一块泡沫,长宽三四厘米,用胶丝绳子一穿系在圈圈上,这就是泡筒(也就是浮子)。 鳝鱼钩大功告成,接着就去挖蚯蚓,用罐头瓶子装好,拿一个竹篾篓子,最好是戴一顶草帽子。不过我不喜欢戴草帽,有时候风一吹直接就将帽子吹飞了,“呜”就飞到水田里去了。等这些玩意都准备齐全了,就沿着屋后的生产路朝开先(田野)走。走过了321省道就是我们村几个组的秧田。(不过现在都成了某公司的一排排钢结构的大仓库。)秧田的大路是东西向的,家家户户的秧田是近一尺宽的盖梗子隔开。就在这梗子上走,仔细寻找鳝鱼洞。走了七八米远就发现田梗子水底下一个洞,仔细一看另一边也有个洞,很显然一边是入口,一边是出气眼。于是将穿好蚯蚓的鳝鱼钩慢慢伸入洞中,鳝鱼一下就咬住了,心蹦蹦跳,再顺势慢慢向外拉,等将鳝鱼拉出一半,右手食指一掐将鳝鱼掐住连忙就放篓子里去。继续朝前走,不一会又发现一个洞,在秧苗旁边,而且还有一堆泡沫在旁边,不用说这就是“瀑鳝”,鳝鱼产卵时就吐这些泡沫,比啤酒的泡沫还要丰富。二话不说,鳝鱼钩伸进去,咔咔就咬上了,等拉出鳝鱼头时,“哦豁”它放了,缩回洞中去了。于是上好蚯蚓,再钓,再把你的蚯蚓吃掉一段,它不和你玩了,不咬钩了。这时无计可施,直接开干,用手去抠,探入洞中七拐八拐,一条胳膊都钻入泥中,刚摸到鳝鱼,它又跑了,突然它从出气眼钻出来,神龙摆尾,趁着浑水不知踪影。它麻麻的白忙活了半天只好放弃再去找下一条。再碰到下一条,吃了半条蚯蚓也不耐烦了,由于洞比较大,直接用脚捅,浑水从另一边梗子洞口出来,随即一条大家伙像箭一样射出,盯好了,它跑了一两米远以为安全了,圈在水草下面,隐隐约约看到它的身影,蹚水过去掐住它就往篓子里面放。就这样一条梗子走完,运气好能碰四五条。毕竟是初学,并且直到现在我都不“杀鱼”,对鱼类没有杀气。“秋贩子”让鳝鱼逃跑了两三条还能抓住几条,半天跑下来弄一两碗红烧鳝鱼是毛得问题的。运气不好,碰到人家已经寻过的,梗子跑到头一条都抓不到也是有的。但是我寻过的梗子老师傅还是能搞几条不在话下。 哪天再下村的时候,跟着老师傅提哈篓子说不定人家就给一两碗鳝鱼尝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