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20-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又见集资送礼的“马屁”家长群。临近教师节,柳州某学校一个家长群被曝出要求家长凑钱给老师购买兰蔻礼盒,其中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要求退出家长群。相关聊天截图在网上引发热议。
看完这则新闻后,不少网友直言,“这个家委会好大的官威啊!”被逼退群的家长,只是不愿意给老师送礼,便被家委会冠上“不团结”的“罪名”,遭到了排挤和孤立。家委会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派,实在是令人作呕。
针对此事,柳州市教育局回应称,“呼吁家委会主动抵制请客送礼歪风邪气,义正词严拒绝‘变相行贿’违规行为,让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协同育人的纽带、廉洁自律的航标。”这个回应既肯定了柳州这位家长敢于向家委会不当之举说“不”的做法,更给该班的家委会提了个醒,要守好自己职责权限的边界。
即便如此,公众的心里还是不舒服。家委会的行为,确实出格,但是又是谁让家委会变得如此猖狂?这个始作俑者不揪出来,此类事件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
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被要求退群的家长表示,女儿班级去年教师节买水杯,“300多元的水杯买了好几个”。有网友担心,倘若这位家长所说为真,表明此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很难不让人疑心,家委会的“猖狂”与老师的默许与纵容有关。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明确,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价值300元的水杯,虽谈不上特别贵重,但也属于“家长赠送的礼品”。倘若一些老师真的收下了水杯,表明他们根本没把教育部的规定放在眼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实际上给家长传递出一种信号:你只要送我就收。渐渐地,家委会便成了老师牟取利益的“白手套”。而有了老师在背后作支撑,家委会自然也就有恃无恐了。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学校和老师,把一些政策限制不方便的事交给家委会办,以家委会的名义提出。而学生家长对这些“潜规则”也心知肚明,因此对家委会的提议,附和的人多,反对的人少。于是,学校和老师的想法,就通过家委会的名义,“合法”实现了。
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政策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在职教师不得有偿补课。但2021年暑假浙江金华查处的两起教师补课事件,就是由家委会组织收费,补课场地也是以家委会名义到外区租用。此外,还有一些学校授意家委会要家长集资为班级安装空调、装修教室,一些老师授意家委会要求家长们购买统一的试题等教辅材料,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有鉴于此,此事还远没有到画句号的时候。如果老师把家委会当做“白手套”,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出手,对老师进行处罚,而不是把板子只打在家委会身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